【蘇丹紅連環爆】未必致癌仍存健康風險 專家籲食安把關應系統性體檢
記者/馬麗昕、陳偉婷 主編/陳偉婷
今年2月至今,辣椒粉、香料粉違法添加蘇丹紅事件持續延燒,部分知名大廠、連鎖餐廳的食品或調味醬料陸續被驗出違規,雪球愈滾愈大,不只愛吃辣的民眾可能吃到,連吃胡椒餅、沙茶麵、咖哩飯都人人自危。
蘇丹紅是環境部化學物質管理署公告的「毒性化學物質」,也不是台灣准用的食品添加物,坊間卻出現這麼多含有蘇丹紅的產品,引起消費者關注。查核中心觀察發現,近期有多則討論蘇丹紅致癌性的網路傳言,有的說蘇丹紅會致癌;有的說蘇丹紅致癌性和咖啡一樣、不用多慮;也有傳言建議吃了蘇丹紅應該就醫。
根據毒物和食安專家的看法,蘇丹紅對人體致癌性尚不明確,民眾若單一、少量攝取,應無須恐慌;然而,蘇丹紅本不該加入食品中,且對人體也有其他健康疑慮,建議民眾均衡飲食,盡量吃原形食物,降低攝入有毒物質風險。
此外,此次的蘇丹紅風暴,牽扯邊境管制、廠商涉嫌詐欺等問題。食安專家指出,目前需要全面檢討食品把關機制哪裡出現漏洞,另外也要從法制面,杜絕不肖廠商的假造、偽冒等問題。
蘇丹紅是什麼?目前有哪些食品原料發現有蘇丹紅?
臺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指出,蘇丹紅色素(Sudan dyes)是一群合成有機化合物。正常用途是添加於油漆、蠟、鞋油等油脂增色,是工業上常見的著色劑。
楊振昌說,世界多數國家皆禁止將蘇丹紅添加於食品,然而,因為蘇丹紅色素有很好的增色效果。因此,自合成以來,世界各國不乏有違法添加食品的案例。
根據食藥署公告,輸入含有蘇丹紅產品的違規公司,其進口原料皆來自中國。目前發現使用到蘇丹紅的食品遍及辣椒粉、咖哩粉、各式調味粉、沙茶醬、麻辣鍋底醬料等,影響範圍廣。
蘇丹紅會致癌嗎?危害性為何?
楊振昌指出,早在1973年,世衛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指出,根據毒理學研究「蘇丹紅1號」(Sudan I)為可能致癌物。
經過多年研究,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於1987年訂定蘇丹紅1、2、3、4號為第三級致癌物,意即為「可能的動物致癌物」,但尚無法歸類為人類致癌因子,到了2010-2011年再次評估時,仍無新的資料足以改變致癌物分類。
但是,一份2005年刊登於The EFSA Journal的報告顯示,根據現有的知識,謹慎評估部分蘇丹色素具有潛在的遺傳毒性和致癌性。
台灣大學食品安全與健康研究所助理教授羅宇軒表示,IARC評估化學物質的致癌等級時,考量的是證據權重而不是致癌強度,意即現有證據有沒有辦法確認該物質會導致癌症,需從人類流行病學、動物實驗結果、致病機轉等面向考量,若證據充分,就會列為第一級致癌物。而蘇丹紅列為三級,意即在IARC評估當下還沒有明確的人類致癌證據;倘若未來出現更新、更大規模的流行病學資料、有更多證據或強烈的作用機轉,就有改判的可能。
羅宇軒說,相較於IARC對於蘇丹紅的致癌性分類報告,The EFSA Journal的報告則是比較新近的研究,但其發現的基因毒性和致癌性是基於大鼠的細胞實驗,研究認為大鼠細胞和人體細胞代謝途徑類似,若在大鼠可能有致癌性,則在人的身上也可能有此效應。
如果蘇丹紅致癌性不明確,為什麼不能加在食品中?
羅宇軒說,台灣現行食品添加物規範是採正面表列,如果業者希望添加某樣物質在食物中,必須先申請、經安全性評估後列出可容許範圍才能依法添加。如果某個添加物沒有經過申請就添加,就可依食安法開罰。
羅宇軒表示,雖然蘇丹紅目前致癌性尚不明確,但它無庸置疑是工業化學物質,不在食品添加物正面表列的清單內,且非食物生長過程或烹調過程產出的物質(如亞硝酸鹽、丙烯醯胺),本來就不應該存在於食物中。
楊振昌則說,根據蘇丹紅的毒性機轉以及其他研究資料顯示,此色素對人體有一定程度的危害,仍有致癌性的疑慮。
楊振昌解釋,以毒性機轉而言,蘇丹紅屬脂溶性的化合物,進入人體後,少部分會在肝臟進行代謝,進而轉變成肝臟的致癌物。過去50年間發表的許多研究報告,也指出暴露蘇丹色素的代謝物聯苯胺(benzidine),會攻擊DNA鹼基,長期下來與癌症產生有高度相關,尤其是膀胱癌。禁止蘇丹色素添加於食品中,已是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共識。
吃多少蘇丹紅可能產生健康風險?
根據最新行政院院會會報,辣椒粉、胡椒粉含有蘇丹紅早就不是新鮮事。早在2023年5月即在邊境驗出第一件中國輸入辣椒粉違規,並在半年內累積不合格達到3批,因此將抽驗比例提高到2成,但仍持續在邊境發現而逐步提高抽驗比例到2023年12月開始100%抽驗,不排除含有蘇丹紅的香料可能流入市面已久,民眾可能多多少少都有吃到。
楊振昌說,民眾首先須瞭解有毒物質無所不在,因此在評估特定物質的可能健康危害時,應先了解「風險」是「危害」實際發生的機率;也就是說,除了了解毒物的「危害」之外,暴露的「劑量」和「時間」,都會影響到風險的結果。
以蘇丹紅1號為例,一份2012年研究,分別餵食不同劑量的蘇丹紅給小鼠,共分3組(100毫克/每公斤體重、200毫克/每公斤體重、300毫克/每公斤體重),並持續進行28天。
結果顯示蘇丹1號為致突變劑(mutagen),但是低於此一劑量是否也會導致同樣的危害,則欠缺相關證據。
楊振昌說,目前台灣邊境檢驗違規的蘇丹3號劑量是5ppb,根據上述實驗的結果推論,需要吃很大量才會累積到可能導致突變劑量。因此民眾若不慎吃到少量蘇丹紅,不須過度恐慌。
羅宇軒表示,劑量決定毒性是毒理學的黃金準則,暴露於有毒物質的風險要考量添加物的致癌機率、民眾每天攝食習慣會暴露多少有害物質,每個人的風險管理態度不同、可接受的風險不同,減少暴露就會降低風險。
羅宇軒說,以蘇丹紅來說,本來就是不應該添加到食物裡的東西,不管含量多少都不應該吃下肚。但從其健康疑慮考量,有更多東西比蘇丹紅更容易致癌,民眾如果平常就愛吃炸物、薯條,不擔心其致癌風險,卻格外擔心蘇丹紅,不免有些矛盾。
羅宇軒表示,化學物質進到人體內都會代謝、排除,根據目前食藥署公布的檢驗結果,蘇丹紅的含量都很低,如果民眾少量、單一次數吃到蘇丹紅,不用太擔心。但如果長期頻繁將可能有毒物質吃下肚,可能身體代謝不及,仍會帶來健康風險。
專家建議:避免攝入有毒物質 以原型食物為主
儘管人體需要大量食用才可能有危害,但楊振昌也提醒,蘇丹紅色素進入人體後經過肝臟細胞色素代謝,無論是中間不穩定產物或代謝物,仍對人體有健康的疑慮;若頻繁吃到,目前並沒有良好解毒或排毒的方法。此外,日常飲食中也不只有蘇丹紅有毒性疑慮。
因此,楊振昌建議,民眾平時在食物的選擇上,應採取均衡、多樣化之飲食,並多加食用原型食物,拒絕來路不明、色彩鮮豔的食品添加物,減少攝入有毒物的風險。
目前蘇丹紅管制措施? 邊境管控失靈了嗎?
以往蘇丹紅把關是以邊境查驗阻絕境外,若驗到違規,會退運或銷毀。但此波蘇丹紅食安風暴凸顯邊境把關出現漏洞,違規產品退運可能重新改包裝進口闖關,若沒被抽驗到就可僥倖通關。當中國輸入的辣椒粉百分百抽驗後,業者也可能將產品轉往他國改標再運回來。
因此食藥署從2023年開始就逐漸拉高蘇丹紅抽驗比例,到2023年12月11日至今年6月10日,針對中國辣椒粉進口採100%逐批檢驗;自3月6日起,則擴大針對所有的國家進口的辣椒粉100%逐批檢驗。所有辣椒粉查驗符合規定後,才得輸入。
食藥署3月13日也指出,若邊境查驗到違法添加的產品,會依食安法15條,食品添加有毒物質、假冒等事宜,直接銷毀,不讓業者還有退運改標的可能。
目前政府即將採逐批檢驗,只要檢出蘇丹紅就直接銷毀等方式,阻斷違規辣椒粉等香辛料繼續流入。但在過去檢驗相關產品有類似違規時,並未直接銷毀產品,引起外界質疑。
中興大學食品安全研究所老師林信堂說,當初雖然在邊境擋下不法產品,但不一定能夠完全阻攔,因為這有可能導致不肖廠商以「洗產地」方式,再從第三方國家進入到台灣。
「杜絕不肖廠商,檢驗不是萬靈丹」,林信堂說,要杜絕往後再有類似的事情發生,不能只靠檢驗,今天是蘇丹紅,未來可能是其他非法物質或違規添加物,永遠驗不完。
林信堂說,目前合法使用的食品添加物有800多種,其他非食品用化學物質就有上萬種,光是靠邊境或、後市場把關檢驗的物質就達千種以上。
提高檢驗頻率雖然可以降低違法食品輸入及市場流通的機會,但一味靠提出檢驗報告相對也會造成中小型食品廠商的成本負擔;此外,一有食安事件時,邊境及國內市場把關檢驗之人力負擔就更加吃重,追源頭、揪違規、市場清零等工作。
林信堂說,這次的蘇丹紅食安風暴,不只是單一廠商的違法輸入問題,而是牽涉到源頭生產,且進口商涉嫌同夥、廠商詐欺、偽造報告等問題。而且,從過去的紀錄顯示,邊境不只一次檢出違規的辣椒粉,可見狀況已經持續一陣子。
林信堂說,現在應檢討食品把關機制哪裡出現漏洞?從源頭管理來看,食品從源頭製造工廠、上游進口商、中游調配或銷售商,到下游食品業者等,每個階段都要重新檢視控管機制。
而且,不應一再由最下游的食品業者經常付出昂貴成本在提出檢驗報告以證實自家產品未受波及。另外,也要從法制面的調整,從而杜絕不肖廠商違規使用非法物質、攙偽、造假、洗產地及利用空殼公司等風險,有效遏止其摧殘食安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