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小喵出任務】新冠疫苗關鍵十問 專家共筆來解惑
記者陳偉婷 / 報導
台灣接種新冠疫苗工作如火如荼,但隨著疫苗覆蓋率愈來愈高,施打疫苗後的不良反應事件、對疫苗品質有疑慮的相關報導,也引發民眾的焦慮,不少人明明想「靠近」疫苗,卻又擔心。
臺大醫院在6月22日舉行記者會,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說,新冠肺炎是新興傳染病,相關資訊多且龐雜,也因混亂而導致民眾恐慌焦慮。台大醫院成立科學防疫小組,針對新冠肺炎進行研究與知識建立,並設立肺炎知識專區,為民眾解答關於疫苗的眾多問題。
查小喵出任務,彙整民眾面對新冠疫苗最焦慮緊張的十大問題,運用6月22日台大醫院記者會內容、台大醫院「知識就是力量」共筆資料、新興科技媒體中心(SMC)6月29日記者會資料、台灣疫苗推動協會記者會7月1日舉辦的記者會資料及疾管署新冠疫苗Q&A、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的回應,幫大家解惑,期盼大家認識疫苗不緊張。
【疫苗的接種時程】
Q.1 如果僅接種1劑新冠疫苗,保護力可以達到多少?
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說,根據疫苗的臨床試驗數據,輝瑞第一針效果有 52%、莫德納為 69.5%。在莫德納的臨床試驗中,有7%受試者忘了打第二針,這些人持續追蹤下去,發現他打完第一針14天之內,保護效果就達到50%,過了14天達到92%。嬌生疫苗只要打一針,保護力為 66%,AZ 一針的效果則是76 %。如果只打一針,mRNA疫苗不見得比AZ優。
國際實際使用經驗,黃立民說,在以色列觀察發現, 只打一針輝瑞的防護力是54%, 跟臨床試驗差不多。在蘇格蘭,只打一針輝瑞防護力為91%、AZ為88%。在南韓,只打一針輝瑞是 89% ,只打一劑AZ是86%。
黃立民說,只打一針的效果好壞,決定於當時的環境。如果大環境才剛開始施打疫苗,大家都不打,防疫不好,疫苗效果就不是那麼好。但如果打一針時,疫苗都已經普遍打了,被感染機會本來就降低了。但mRNA疫苗的第二針一定要打,這是非常重要的。
Q.2 接種新冠疫苗,第一劑和第二劑要間隔多久?
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說,根據免疫學原理,接種完第一劑疫苗後,若免疫系統記得這一針,那之後不管隔多久補第二針,保護效果都可以持續。但如果免疫系統忘記第一針,那就必須重新來過。
目前政府規定,AZ疫苗第一和第二劑間隔至少8週以上,莫德納兩劑接種間隔至少28天。
黃立民說,根據AZ疫苗的臨床試驗結果,兩劑間隔小於6週、間隔6到8週、間隔9到11週跟間隔大於12週,其保護效果分別是55%、59%、63%和81%,亦即間隔12週保護力最高,間隔到16週效果仍非常好。
Q.3 新冠疫苗是否可以混打?混打是不是有方向性?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目前並不建議疫苗混打,除非接種第一劑時發生症狀並通報不良反應,且經醫師評估不適合再接種同樣或類似成分疫苗,可接種另一廠牌疫苗。建議依原第一劑接種廠牌的建議間隔,按時完成第二劑接種。
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在6月22日疫情記者會表示,確實從國際資料可知,先打AZ後再打輝瑞BNT疫苗,防護效果更好、沒有特別嚴重不良反應、副作用比例比較高。但指揮中心專家仍不建議混打的原因是,目前的國際資料,都是AZ打完打輝瑞,並不是台灣現在有的莫德納疫苗。
張上淳說,雖然輝瑞跟莫德納都是mRNA平台疫苗,但精確來說,是兩家不同公司的產品,是不是能這樣推論?嚴謹的科學會希望有其他的資料來佐證。
黃立民說,目前很多歐洲國家已建議混打。根據最近一個西班牙做的研究,追蹤 663人, 第一針打AZ的人,第二針中1/3的人不打、 2/3 打輝瑞BNT疫苗,觀察抗體變化。 結果第二針 打輝瑞疫苗者,抗體的幾何平均值從71跳到7700,增加100倍, S蛋白的抗體從98跳到3600, 中和抗體的陽性率從34%跳到100%。因此,第一針打AZ、第二針打BNT,混打效果非常好。但當然副作用增加,發燒會增加一點 。目前已經有些國家建議可以混打,但需注意方向性,第一針打AZ、第二針可以打mRNA,但如果第一針打mRNA,那第二劑也建議打mRNA。
Q. 4 疫苗對變種病毒是否有足夠防護力?
新興科技媒體中心(簡稱為SMC)6月28日公布的資料顯示,針對目前台灣有社區群聚的英國變種病毒株(Alpha)和印度變種病毒株(Delta),輝瑞/BNT疫苗應對Alpha株,若完整接種2劑保護力為92%,在住院的保護效果則接種單劑就有8成保護力、接種兩劑達到95%;在死亡的保護效果,70歲以上接種單劑就有85%。應對Delta株,完整接種兩劑的保護力是79%,對住院的保護效果則接種單劑也有94%。
牛津/AZ疫苗應對Alpha株的保護效果,完整接種兩劑為73%;住院保護效果,接種單劑為76%、兩劑為86%。應對Delta株,完整接種兩劑為60%,住院保護效果則是單劑有71%、兩劑則有92%。
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在SMC6月29日舉辦的記者會表示,如果去看疫苗保護力,在病毒學上中和抗體的效價越高,可能對變種病毒的保護力越強。不過必須認知到,事實上無法比較出哪個疫苗比較好,因為除了中和抗體效價外,還有其他免疫系統的強化因素需要考慮。雖然從AZ疫苗的效價來看,對變種病毒保護力會下降一些。不過在變種病毒中,大家擔心的印度變種株Delta,其實對疫苗保護力影響較小,反而是研究顯示,巴西與南非變種保護力較為明顯下降。
黃立民說,南非株的1484K是很早的突變點,已經知道突變對疫苗中和抗體效果變差,可是很多病毒並沒有逃脫疫苗的掌握,如果疫苗可以打到很高的抗體,還是可以對抗病毒。因此英國的接種策略是盡快讓大家完成兩劑疫苗接種,且接種疫苗也可以讓重症降低。因此目前遇到變種病毒的策略,就是讓抗體提高,另一個就是做新的疫苗,但後者需要時間。
Q.5 台灣的疫苗覆蓋率要達到多少才能解封?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秉穎在7月1日媒體工作坊中表示,疫苗覆蓋和解封問題沒這麼簡單,因為打疫苗並非百分之百防護效果,可能10%~30%的人還是會感染到。接種疫苗後可降低感染風險,但沒辦法絕對阻絕呼吸道黏膜帶有病毒的狀況,意即所謂的無症狀感染。
英國研究發現,接種AZ疫苗對有症狀感染保護效果有72%,但對無症狀保護效果幾乎沒有。打疫苗後若接觸病毒,可能不會發病確診,但可能短時間身體會帶病毒,還是可以傳播給其他人,因此在疫情還沒結束之前,還是要持續戴口罩。
黃立民指出,根據國外經驗,當社區疫苗覆蓋率到三、四成,就會有感,會開始覺得病毒傳播變慢、個案出來速度變慢。可以合理、審慎樂觀估計,打到三到四成,台灣疫情會比較好控制。
【疫苗的不良事件】
Q.6 莫德納疫苗副作用很強嗎?
台大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張皓翔表示,根據臨床試驗的結果,莫德納疫苗的第二劑副作用比例高,且比AZ疫苗高。
台灣目前的狀況,莫德納還沒開始接種第二劑,因此臨床上是不是副作用比較高,目前還沒有資料。
根據指揮中心疫苗介紹,莫德納疫苗常見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92%)、疲倦(70%)、頭痛(64.7%)、肌肉痛(61.5%)、關節痛(46.4%)、畏寒(45.4%)、發燒大於38度(15.5%)。另在接種後不良反應方面,常見為接種部位紅斑、蕁麻疹、泛紅;不常見為接種部位搔癢及罕見不良反應為顏面神經麻痺、臉部腫脹。
根據SMC在6月29日發佈的「施打mRNA新冠疫苗後出現心肌炎的病例研究」專家意見指出,有研究找出2017年至2021年的二到四月間有的急性心肌炎的病患,再找出過去二十年內所有可能與疫苗相關的心肌炎病患。研究發現其中四位在接種疫苗後,五天內有急性心肌炎,三位是23到36歲的男性,一位是70歲女性。四位都有施打兩劑的mRNA新冠病毒疫苗(其中兩人打莫德納疫苗,兩人打輝瑞疫苗),都有嚴重的胸痛症狀和心肌受傷的現象,但住院接受治療後均在二到四天內出院。
林口長庚醫院心臟血管內科加護病房副主任巫龍昇解讀上述研究指出,以這麼少的樣本其實只有關聯性,很難推估出疫苗和心肌炎之間的病理機轉與危險因子。臨床上不論是否與疫苗有關,心肌炎本來就有可能發生,此研究中提到目前無法證實心肌炎與疫苗的相關性,此結論也與美國CDC相同。
巫龍昇指出,這不是第一篇有關疫苗施打後出現心肌炎的案例報告,美國CDC目前確認的案例是393位,但美國施打mRNA新冠疫苗的人約有一億七千萬人,換算之下與心肌炎事件有關的僅約百萬分之23,實屬少見,希望民眾不要太過恐慌。
Q.7 年長者打AZ是不是比較安全?
張皓翔:AZ疫苗可能造成極罕見的血栓風險,而此風險發生在60歲以下族群比較明顯,因此歐洲國家可能因為人種發生血栓比例較高,有某些國家限定60歲以上打AZ。至於說,施打疫苗後死亡率比較,各種不同疫苗其實都有人接種後發生不良事件的死亡通報,AZ在打完之後,死亡率並沒有比其他疫苗高,甚至是比較低的情況。如果擔心施打疫苗後死亡的問題,其實AZ相對反而安全。
Q.8 台灣開始接種新冠疫苗後,傳出許多猝死案,與疫苗有因果關係嗎?
李秉穎表示,接種新冠疫苗的人之後發生死亡的死亡率,是不是有高於沒有接種新冠疫苗的人,必須要以科學研究來釐清。比對健保資料庫,各年齡、性別,接種疫苗後死亡與沒接種疫苗後死亡,兩者相比並沒有超過背景值,表示死亡是與疫苗沒有因果關係,沒打疫苗的人也因為年長者有各種疾病會發生死亡。此外,專家也以不同疾病別進行監測,發現心肌梗塞、腦中風等,觀察值也都沒有超過期望值,因此沒有任何科學證據顯示,打了AZ疫苗對年長者會有嚴重不良反應的風險。
李秉穎也說,跟國際比較,不分年齡接種疫苗後死亡率在英國是百萬分之20.9,台灣是百萬分之19.6,並沒有高於其他國家;如果只看75歲以上死亡率, 台灣是百萬分之87,韓國是百萬分之146,台灣的死亡率也沒高於其他國家。
台大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張皓翔說,台灣開始接種新冠疫苗後,出現一些接種後不良事件通報的死亡個案,類似的狀況在其他國家剛開始大規模接種疫苗時也有出現,如美國、韓國。
張皓翔說,這些通報個案會透過科學方法,釐清死亡是否與疫苗有關,包括檢視特定族群接種疫苗後死亡率有沒有超出背景值,如果有接種疫苗者死亡率與沒接種者並無明顯超出,那死亡應該與疫苗沒有關連。相關的個案會以解剖來釐清死因。
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6月29日記者會說明,目前累計240例疫苗接種後通報不良事件的死亡個案,年齡為41至101歲間,其中186人為75歲以上長者。目前已完成解剖44人,其中33例與慢性病相關,其他死因分別為1人為吸入食物窒息,2人死於頸椎骨折,1例嗆噎窒息、1例顱內出血死亡,2例疑因肺炎病逝及2例泌尿感染死亡。
Q.9 新冠疫苗中,重組蛋白疫苗是否比mRNA疫苗及腺病毒載體疫苗差?
李秉穎說,只看安全性的話,美國重組蛋白的Novavax疫苗公布的資料沒有特別嚴重不良反應,台灣的高端、聯亞的重組蛋白疫苗本身的不良反應,初步資料看來,發燒的發生率不高。mRNA疫苗立即型過敏發生率比較高 ,可能有罕見心肌炎、心胞膜炎問題; 腺病毒載體疫苗立即過敏反應也比較高,可能會發生罕見血栓。因此以安全性來看,重組蛋白疫苗不亞於其他疫苗,有效性方面,還不是很清楚。但Novavax根據最新三期臨床試驗報告,保護力達89.7%跟mRNA蠻類似。
Q.10 血栓副作用如何監測?
張皓翔說,接種AZ疫苗後可能發生極罕見的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問題,會發生在腦部、腹腔、下肢,在皮膚表現則會紅點、紅疹。因此建議施打AZ疫苗的民眾要注意血栓相關症狀,若有疑慮,隨時跟醫師聯繫、討論。
根據指揮中心疫苗介紹,AZ疫苗與注射後非常罕見的血栓併血小板症候群可能有關聯,接種前請與醫師討論評估相關風險後再接種。過去曾發生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或肝素引起的血小板低下症者,應避免接種。
接種疫苗後28天內,若出現以下任一症狀,要立即就醫並說明疫苗接種史:嚴重持續性頭痛、視力改變或癲癇、嚴重且持續腹痛超過24小時以上、嚴重胸痛或呼吸困難、下肢腫脹或疼痛、皮膚出現自發性出血點、瘀青、紫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