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爆炸案 吹起台灣電子產品危險的陰謀論
記者/陳培煌;責任編輯/陳偉婷
黎巴嫩多地在9月17日幾乎同時發生爆炸,造成12人死亡、近3千人受傷。《路透社》、《紐約時報》報導,此事件可能是以色列對真主黨的攻擊,但官方尚未證實;外電稱爆炸呼叫器顯示為台灣品牌「金阿波羅」(Gold Apollo)AR-924型號。隔日,黎巴嫩又發生手持對講機接連引爆,爆炸對講機照片可見貼有ICOM已停產機型與日本製標示。
金阿波羅否認爆炸呼叫器是在台灣生產,台灣檢調展開調查。在案情尚未明朗之際,社群平台開始流傳「台灣電子產品危險」、「美國是幕後黑手」、「台灣勾結以色列」等未經證實的訊息。
觀察當前網路傳言,試圖將黎巴嫩爆炸案與台美關係及半導體產業扣連,並透過陰謀論指涉美國和以色列對台灣的影響力。這些訊息刻意暗示跨國政權存在幕後交易與權力角力,從而引發外界對台美半導體合作背後潛在目的的懷疑。
圖1:黎巴嫩9月17日爆炸案造成12人死亡/翻攝《BBC》X推文
黎巴嫩爆炸案關鍵物呼叫器 台廠否認生產
總部位於新北汐止的金阿波羅官網發布聲明,授權位於匈牙利BAC CONSULTING KFT公司可在特定區域使用品牌商標生產銷售,但產品設計與製造均由BAC負責。台灣經濟部、行政院均指出,阿波羅今年前8月主要出口國為美國、香港、澳洲、荷蘭和法國;2022年曾出口254套到匈牙利,但並無直接出口至黎巴嫩的紀錄。
美國國務院對此回應,華府正在蒐集資訊,並未涉入此事。匈牙利政府發言人推文稱BAC為貿易中介公司,在匈牙利境內沒有製造或營運據點,外界提及的裝置從未到過匈牙利。根據《紐約時報》報導,黎巴嫩真主黨使用的呼叫器全數為以色列特別製造,BAC為特務設立的空殼公司。
圖2:金阿波羅聲明AR-924呼叫器屬BAC生產銷售產品/圖片取自金阿波羅公司網頁庫存頁面
網傳論述1:台灣電子產品很危險,美國是幕後黑手?
2013年揭發美國國家安全局秘密監控規模的前美國情報外包技術員史諾登(Edward Snowden),在黎巴嫩爆炸案發生後於社群平台X推文:「如果是iPhone在出廠時被裝上炸藥,媒體肯定會更迅速地意識到今天所創下的可怕先例。沒有任何理由可以為此辯護。這是一種犯罪行為,整個世界因此變得更加不安全。」
圖3:iPhone手機示意圖/圖片取Canva
iPhone身為美國科技公司蘋果核心產品,包括核心處理器、5G數據機、Wi-Fi晶片和相機鏡頭等,都是由台灣公司在台製造,而鴻海則為組裝代工最大供應商。
因此,這股言論在X平台迅速蔓延。當其他用戶推文「呼叫器是台灣製造」時,還特別加註「台灣半導體產業由美國控制」等文字。
黎巴嫩爆炸案也迅速成為中國社群平台微博熱搜關鍵字。可以發現,有大量微博用戶貼文質疑台灣電子產品很危險, 宣稱台灣廠商生產的民用產品有「後門」,可以被遠端操控,無差別對平民進行恐怖攻擊。
微博討論也從台灣逐漸擴展到宣稱美國「盟友」日本與韓國都有問題,指出美國為首的供應鏈所生產的手機、藍牙耳機、電子手錶,甚至電動車等,是不是都已經被植入「後門」、被裝入炸藥等內容。
此外,還有微博用戶引用台灣媒體《天下雜誌》13年前報導<金阿波羅用對講機扣住FBI的心>,暗示捲入黎巴嫩呼叫器爆炸案的台灣公司,疑似與美國情報機構過從甚密。
顯然,網路傳言試圖要將這起爆炸案的幕後主謀與美國政府扣連,並指控美國「操控」台灣,日本等國家都是共謀。
網傳論述2:蔡英文4月接見以色列議員,台灣與以色列勾結?
台灣前總統蔡英文卸任前接見「以色列國會議員訪問團」的新聞畫面,也成為網路傳言素材來源。
圖4:台灣總統府官網發布時任總統蔡英文4月接見以色列國會議員畫面/翻攝總統府官網
一個英文X帳號,在黎巴嫩爆炸案後突然貼出蔡與以色列議員合影新聞畫面。推文宣稱「根據報導,這些呼叫器是在5個月前(2024年4月中旬)進口黎巴嫩,時間點正好是以色列國會議員訪問台灣,蔡英文在接見時向對方表達『深化兩國夥伴關係』。」
不過,瀏覽該X帳號過往推文,從未出現與台灣有關的內容。該帳號也曾有發布假訊息的劣跡,其在川普7月13日遭槍擊未遂時,推文宣稱槍手是「中國人」。
另一個名為「索馬利中國研究院」的X帳號,也推文聲稱呼叫器爆炸是「台灣與以色列共謀」、「世界上最致命的半導體間諜活動和企業破壞行為」;該文附上呼叫器爆炸後損壞圖片,上頭顯示殘骸外觀機號經查為「台灣製造」。
在各方資訊尚未確認時,上述帳號持續發布好幾則推文,內容均未審先判指控「台灣企業半導體行業和以色列串謀製造爆炸呼叫器,特別是新北市金阿波羅公司製造。」
上述案例展示網路傳言以片面資訊和未經證實的資料,構建虛假的因果關係。這類論述不僅缺乏事實支持,並以誇大內容、操控情緒,可能破壞社會穩定、挑動國際關係。
重大事件發生時,謹慎應對未經證實的網路訊息
在重大事件發生時,特別是事件初期,網路訊息可能破碎、片段,未經證實、帶有情緒的訊息,很容易迅速傳播,帶來誤導民眾、引發社會恐慌等風險。
解讀網路訊息應更謹慎,面對不確定的傳言須保持冷靜,不要輕易分享給親朋好友,並可以透過檢索可信、權威媒體報導與官方聲明等途徑進行查證,才不會陷入網路陰謀論的謠言漩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