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捐款支持事實查核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ENGLISH

Facebook X Instagram YouTube Apple Podcasts Threads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Account 登入
English
捐款支持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媒體素養扎根社區大學  社大老師研發”打假”創意教案

2020-12-252021-06-08 活動紀錄

媒體素養教育工作者陳柏頤/報導

公眾媒體素養的提升已成為破解假訊息威脅的關鍵策略,但如何推動媒體素養教育則讓教育工作者傷透腦筋、費盡心思。一項在社區大學展開的媒體素養教育試辦計畫,正透過融入式教學的實驗,試圖達成預期的教學目標,並已獲得不少成果。

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全促會)、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優質新聞發展協會於12月21日攜手舉辦「2020年台灣社區教學推廣媒體識讀試辦計畫回顧工作坊」,並邀請贊助單位Google代表與會,來自全台各地的社區大學講師與工作人員齊聚一堂,分享他們在社大推動媒體識讀教學的經驗,並一同擘劃未來社大該如何進一步擴大媒體識讀教學的能量。


圖1:2020年台灣社區教學推廣媒體識讀試辦計畫回顧工作坊與會者合影

全促會理事長蔡素貞表示,對於打擊假新聞,社區大學無法置身事外。現今全台約90所社區大學,一所社區大學就有100位以上的講師,如果每一位講師都能在課堂中融入媒體識讀的教學,其所帶來的擴散效益將大於開設專門的媒體識讀課程。

Google台灣公共政策暨政府事務資深協理陳幼臻表示,科技為人類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但快速發展的數位工具,也難免遭受有心人士的濫用,進而對人們的生活造成一些影響,因此Google一直以來便積極地與各界專家合作,一同面對此項難題。著眼於社區大學在推廣媒體識讀教育所能帶來的效益,因而促成了此次的合作。

本次回顧工作坊緣起於今年中開始進行的「台灣社區教學推廣媒體識讀試辦計畫」,期望透過將媒體素養融入各類課程的教學方法,以及舉辦專題性公民講座論壇,於全國社區大學推展以辨識假訊息為起點的媒體素養教育。

為了達成融入式教學目標,優質協會與查核中心先依據社區大學的課程領域設計了教學教案,提供予社區大學講師做為課堂教學的材料,並由全促會舉辦南北兩場講師培力工作坊,提升社大講師的假訊息辨識能力,為講師們進入課堂教學之前預做準備。這項新媒體素養推廣計畫總計於全台33所社區大學進行了40個課程的媒體素養教學。

半年計畫進行下來,可以看到社區大學講師們在課堂之中實踐媒體識讀融入式教學已獲得豐碩的教學成果。如信義社大「節氣青草保健養生」課程的李嘉梅老師便分享到,她過去對假訊息視而不見,未曾細心留意假訊息與自己所教授課程的相關性。

在這個學期中,李嘉梅鼓勵學員收集與青草保健養生相關的假訊息,才發現到與青草保健養生相關的假訊息可說是百花齊放。眾多假訊息當中也出現了「空心蓮子草」、「銀膠菊」和「白鶴靈芝草」等與課堂所學息息相關之假訊息。因此,李老師也教導學員,當遇到可疑的青草保健養生相關訊息時,不妨發揮查核的精神,實事求是,主動追查訊息來源,以釐清訊息的真偽。

新莊社大「電影欣賞」課程的度昀奇老師則是以萊豬議題為題材,比較各家媒體對於萊豬議題的影像呈現,藉此與學員探討何謂「後真相」。學員們經過課程討論之後,瞭解到各家媒體皆有其立場,並從此延伸出同溫層、帶風向等當今各種媒體現象的探討。

另一方面,社區大學的講師們也藉此次的回顧工作坊一同反思如何更加精進社大的媒體識讀融入式教學,並激盪出了許多想法。不少老師認為,由於社區大學是具有草根性質的教學體系,因此在教學設計上,應更加著重於運用具有地方性、貼近生活的案例,讓教學內容可以更加符合社大學員的生活情境。

參與工作坊的社大講師亦提議,希望將來能夠建置「去中心化」、符合社大課程所需之媒體識讀教學資料庫,供社大講師可以找到適當的教學材料,結合課程主軸,設計出更貼近學員生活的媒體識讀融入式教學。

對於此項以破解假訊息為起點所展開的媒體素養教育新實驗,經過半年多第一階段試辦計畫的推動之後,多位社大講師皆希望來年能修正已發現的缺點,進而持續且擴大辦理。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召集人胡元輝與全促會秘書長楊志彬將積極研議新的推動計畫,以期此項創意性的媒體素養教育能深耕社區,展現草根新風貌。

首圖:2020年台灣社區教學推廣媒體識讀試辦計畫回顧工作坊與會者合影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看見真實.打造美好台灣!

假新聞與假資訊破壞人類溝通最根本的真實原則,傷害民主運作最基礎的信賴原則,必須加以遏止,以免斲喪公共生活的品質。

02-2501 7010

[email protected]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的認證與申訴
  • 媒體報導
  • QA
© 2024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 FactCheck Center 更正政策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政策

Scroll to top
Invalid search form.
聯絡我們

關於我們

  • — 成立宗旨
  • — 董事會
  • — 組織架構
  • — 查核團隊
  •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 QA

支持事實查核

  • — 捐款報告
  • — 年度報告
舉報與申訴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 關於我們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QA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認證與申訴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