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事實查核工作坊/台中場】報導二:民眾查證停看聽 從5W1H檢驗假新聞
記者邱珮文/報導
面對即將到來的總統大選,假新聞議題越來越受到台灣社會關注。優質新聞發展協會與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於5月25日舉辦「2019假新聞與事實查核工作坊」台中場,台灣大學新聞所林照真教授認為,一般民眾也可以透過記者查證的「5W1H」思考邏輯,檢驗消息的真實性;她也呼籲大家隨時保持懷疑的精神,對於無法判斷真假的訊息就不要分享,讓假新聞到自己為止。
一百種人的一百種真相
林照真表示,她一直都主張只有親自到新聞現場,才能看見真相,但是,事實上每個人看到的真相都不一樣;例如她在與不同學科教授合作時發現,在同一個地點,森林系學者只看到林相、地質系學者只看到岩層種類、土木系學者看到邊坡與擋土牆。她幽默地說,如果請一對情侶到現場,或許他們眼裡只看得到彼此。
「都說百聞不如一見,其實各位也要知道,就算見了,你我見的都不一樣。」林照真強調,查證工作首要是保持懷疑的精神,甚至包括親眼所見、親耳所聽,都要重新查證,不能有聞必錄。此外,由於每個人感官經驗不同,價值觀並非查證的對象;就像臭豆腐是香是臭見仁見智,查證只要確認它是不是臭豆腐即可。
林照真也提到,假新聞從未停止過,因為人們很容易因為各種原因相信一則消息,可能是「寧可信其有」,或者恐懼、憤怒等情緒,可能是信任說話的名人、周遭親友和媒體,影響著自己對真實的判斷。她指出,當記者為了市場區隔,刻意選擇特定立場報導,再加上社群媒體演算機制加劇同溫層,使得周遭好友的判斷越來越容易被取信,最終讓假新聞見縫插針。
林照真提醒學員,所有查證之前都要先懷疑,別道聽塗說、人云亦云,也不應該認為多數人的意見就是對的,此外,心中要抱持著一些不能被推翻的價值,更有助於形成自己的判斷。
失序主流媒體成幫兇
關於假新聞問題帶來的民主政治威脅,林照真指出,直到去年九合一大選,台灣學界才開始比較有系統研究這個議題。她透露,研究發現一個在美國選舉過程中沒有出現的現象,那就是受到惡性競爭影響,台灣主流媒體在假新聞傳播上扮演著重要角色。因此,林照真強調,在國內談假新聞,必須同時討論社群媒體與主流媒體,而新聞查證工作也不限定於記者,還包括閱聽眾。
林照真表示,目前常見的假新聞,是將主流媒體報導斷章取義的半真半假消息,它包含欺騙、不真實的元素,並且透過以訛傳訛,可能又再被相同立場偏好的主流媒體所報導;其傳播速度更是有史以來最快、範圍最廣。她進一步說明,除了記者非故意的失誤,錯誤、虛假、不合邏輯、偏頗、嘲諷、半真半假、Kuso等的訊息,都屬假新聞範疇。
林照真認為,稱呼其為「假新聞」比「假訊息」合適;因為假新聞雖然不一定是報導,它的「新聞性」卻非常高,因此傳播媒體可能採納、大眾可能相信,此外,它還具有地理鄰近性、對閱聽眾影響性等特點,這些都符合新聞的要素。
林照真強調,主流媒體要為假新聞問題負起很大責任,因為很多假新聞可以發酵,都是主流媒體將原本停留在社群媒體同溫層的錯誤消息擴散更廣,只要點閱率夠高、或者符合個人立場,不論是真是假都播報出去,也沒有時間查證。她表示,相較於過去報導錯誤一定要登報道歉,現在有些媒體卻可能是抱持著「趕著在更正前先播」的心態,報導錯誤的消息。她批評,這完全是失序的市場結構所造就的扭曲新聞工作者。
從經驗落實查證專業
針對記者的查證工作,林照真認為,不該自由心證,而是要常態化,做好最基本的新聞起手式:「5W1H」。
她進一步解釋,「5W1H」即Who、When、Where、What、Why、How,不過,查證的標準不只是單純確認上述人、事、時、地等資訊,還需要以個人經驗為基礎,進一步從六個方面來做出判斷,包括從對當事人的長期認識、事件脈絡、新聞現場、事情原委與過程的合理性、受益者與受害者、以及手段與策略等。
林照真以2018年關西機場淹水事件為例,說明新聞查證工作如何進行。該事件一開始是源自中共黨媒《觀察者網》報導北京大使館協調巴士救助中國旅客,文中聲稱只要台灣人自認是中國人即可上車,這個說法引起台灣媒體的憤怒、恐懼等情緒,進而紛紛報導,林照真表示,「這就是假新聞散播的開始。」
她帶領學員分別從5W1H分析《觀察者網》報導影片的疑點,像是這部影片在許多細節都交代不清楚,因其拍攝目的只是為了凸顯中共盡心盡力救災。她認為,這原本是不該報導的事件,許多台灣媒體卻為報導此事甚至做了「假平衡」,也就是進行無助於真相釐清的、形式上的採訪,像是詢問不清楚詳情的大阪辦事處、外交部等,換來不清楚的回應。此外,另外一個大問題在於,台灣新聞環境只要一家報導、全部跟進。
林照真表示,刻板印象、憎恨、憤怒、政商利益都是查證的天敵。她指出,如今記者的缺點包括太相信新聞對象的消息、以為按新聞稿寫就沒錯、突發事件來不及查證、或者因為自己已有預存立場,無法客觀看待事件。不過,她強調,新聞記者的報導永遠可受公評,一般大眾也可以用記者的方式,檢驗任何自己看到的事、聽到的話;而她也期許在場的新聞工作者不斷培養和延伸自己採訪、聆聽、觀察與思考的能力。
林照真相信,只要具公信力的傳統媒體做好查證,可以少掉很多假新聞的後遺症與破壞力。對此,她也無奈地說,媒體報導正確的內容本來是理所當然的事,如今卻成為她對記者的期許,「這真的是有點滑稽」。她也期盼,媒體現在的問題只會是個過渡,假新聞也許是媒體反省並改正的機會,呼籲大眾要進一步省思查證,不要輕易相信。
克制分享 平台有責
對於現場有學員提問看見假新聞時要怎麼應對,林照真回應,事實上很多訊息一般民眾很難查證,尤其當日常生活中接收到訊息,心中沒有防備就很容易相信;因此,她會建議,如果沒有辦法判斷真假,那就不要分享,「到你這裡為止!」
對此,優質新聞發展協會理事長胡元輝現場表示,一般人遇到恐懼、憤怒或新奇聳動的事情都會想分享,這種慾望難以控制,因此有些平台業者會介入限制,例如WhatsApp在印度就限制一個人轉載次數不能超過5次。
林照真則認為,就算平台限制只能轉傳5個人,這5人再傳給5人、再傳給5人的加乘效果仍然相當驚人。她認為,如今社群平台賺了所有廣告利潤、取得所有用戶資料,對於假新聞議題一定要負起責任,採取一些作為。至於政府的做法,她認為,內容的管理是非常敏感的事,政府絕對沒有資格介入;透過贊助經費建立獨立機制,則是相對低風險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