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事實查核工作坊/台中場】報導一: 對抗AI新騙術 事實查核全球崛起
記者邱佩文/報導
由優質新聞發展協會與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舉辦的「2019假新聞與事實查核工作坊」5月25日在台中舉行,期許學員一同「撥開假新聞、看見真台灣」。協會理事長、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胡元輝表示,假新聞不是新鮮事,然而隨著AI技術日新月異,人們越來越難判別什麼是真、什麼是假。然而,如今崛起全球的事實查核機構,透過發展出多元的查核策略,反過來利用新科技破解騙術,成為對抗假消息議題的重要一環。
胡元輝在活動一開始時表示,面對台灣如今的假新聞困境,在場所有人都可能是受害者,同時也可能是共犯結構。他舉例,就連他身邊熟悉傳播現況的大學教授跟科技專家,都曾經在無意中轉傳錯誤的消息,因此,對於假消息的免疫力培養成為當務之急,這也是舉辦一系列工作坊的主因。
什麼是假新聞
在討論什麼是假新聞之前,胡元輝強調,首先要注意的是「fake news」最初在英文語意脈絡中,不一定限定於傳播媒體所報導的新聞,再加上美國總統川普對該詞彙的濫用,如今學術研究不太使用「假新聞」這個多義詞彙,轉而使用「misinformation/disinformation」,前者是無心傳遞的假訊息,後者則是故意製造的假訊息。
至於目前在世界廣為使用的定義,則是由Google支持成立的美國非營利組織初稿(First Draft)所分類的七種假新聞類型,包括諷刺惡搞、誤導性內容、假冒性內容、虛構性內容、題文不符、脈絡錯置以及操弄性內容。
然而,上述七種類型並非都是民主國家打擊的對象,胡元輝認為,我們必須對抗的假新聞/假訊息有三個基本要件:首先是「故意」,即帶有特定目的;其次是「假的」;第三則是造成公共傷害(public harm)。他指出,假新聞的受害的對象甚廣,從人體健康到國家民主都有可能;假新聞的出現,破壞了溝通基於事實的本質,並戕害民主機制運作中的信賴基礎。
「假新聞不是新鮮事」,胡元輝表示,只要有人類,就無法完全消滅假新聞,只能一定程度的抑制。他將假新聞視為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從產製、傳播到消費不斷傳遞和作用,其中參與的角色包括政治與商業力量、專職網軍與產業、網路與社群平台、不求甚解的媒體與生產性使用者們等,都是必須處理的面向。
至於具體抑制策略,胡元輝提出長期作法為健全媒體結構與提升公眾素養;短期作法則包括媒體組織和平台業者的自律、事實查核的推廣、以及打假科技的支持。他表示,當媒體無法履新自己的功能時,就需要事實查核機制的出現;而開發偵測假新聞的AI等打假科技,有助於未來辨識社群網站的機器人帳號。
結合AI的高明騙術
談到AI技術,胡元輝感嘆如今「造假」科技太過厲害,有很多看起來似是而非的東西,連自己都沒有把握辨別所有假消息。
胡元輝以紀錄片「謊言拍立得」為例,該事件起源於一段拍攝敘利亞孩子被槍擊中的影片,衝擊性的畫面引起國際媒體關注,但事後卻發現這是刻意拍攝的反戰影片,導演透過AI技術,輕易就能設計出敘利亞的街景;而這項技術目前已被廣為使用。
此外,胡元輝也介紹許多容易被利用來造假的技術,例如一款名為「深偽(Deepfake)」的app程式,透過簡單的操作即能置換影片人臉;甚至,透過最新AI技術,只要蒐集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十多個小時的資料影片,就可以偽造他的嘴形動作,製造歐巴馬發表任何言論的影片。
對於快速成長的科技,胡元輝憂心地說,當一切都是虛擬的,都可以用AI和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處理的話,人類能做的事越來越少了;更麻煩的是,媒體業過去將簡單的事物交給機器人處理,但是現在只要輸入資料,透過AI程式甚至可以寫出抒情文、論說文。造假變得如此便利,當這些技術再結合過去用於行銷宣傳的知識技巧,如今已經發展為高明的騙術。
全球崛起的事實查核
「科技可以用來製造,也可以用來打擊假訊息,這是社會未來要共同研究的問題。 」面對越來越精細的造假內容,胡元輝也舉出幾個成功案例,說明國際事實查核團隊如何利用多元的查核策略,破解原本難以證實的謊言。
例如,去年網路曾流傳一支疑似喀麥隆共和國士兵槍殺平民的影片,然而,喀麥隆政府以影片中的槍械、服裝不符事實等理由否認此為該國軍人所為。對此,英國廣播公司(BBC)查核團隊發揮科學辦案精神,先是利用google地球服務,對比該影片中的山形符合喀麥隆極北區的一處山脈;接著透過衛星影像比較影片中道路、樹木、房屋等位置,推敲出事件發生的確切地點和大致時間;最後,針對喀麥隆政府關於士兵服裝和武器的駁斥理由,BBC也從過往資料影片中找到證據,證實該槍殺影片為真實發生之事。
另外一個案例,則是2017年發生的美國拉斯維加斯槍擊案,事件發生後,有關第二兇嫌的陰謀論甚囂塵上。對此,美國老牌謠言查核網站snopes.com,邀請影像辨識專家與光學專家出面,用專業知識駁斥第二兇嫌的可能性,並循線查出陰謀論來源為信譽不佳的網站,最後更以警方全程無線電通話錄音檔案內容,證明所謂「第二兇嫌說」為假消息 。
關於事實查核工作在全球的崛起,胡元輝直言,由於政治人物說話不可靠,加上媒體信任度越來越低,近十年來查核組織才如雨後春筍出現。如今,全球至少有160個事實查核組織,其中大致分兩種模式,一是新聞媒體自行設立,例如前述的BBC,二是由NGO所成立,如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事實查核在台灣
談到台灣的事實查核發展,胡元輝指出,台灣有很多熱心民眾成立查核網站或設計查核協作程式,前者諸如mygopen、蘭姆酒吐司等網站,後者則像是大家熟知的cofacts和美玉姨,這些例子共同的缺點都是未必專業。因此,台灣媒體教育觀察基金會與優質新聞發展協會決定共同成立台灣事實查核中心(Taiwan FactCheck Center),其運作機制比照國際標準,如今也成為國內第一家獲得國際事實查核聯盟(IFCN)認證的第三方事實查核組織。
胡元輝進一步說明,IFCN制定的行為準則中,最重要的特點是「透明化」,即公開所有查核過程所依據的原始材料,讓任何人都可以依照過程自行查核一遍。然而,這個特性也造成查核工作的侷限,不同於媒體報導中經常隱匿消息來源,查核員不僅要以蒐集更多材料去驗證事實,甚至會遇到有些消息來源不願具名的兩難。
胡元輝表示,目前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的編制為一名總編審與三名查核人員,人力十分有限。除了現有的長篇查核報告外,為因應現代人沒有太多時間看太長的文字,中心目前與教育廣播電台和華視新聞合作,以聲音和影像的方式呈現查核結果;他也期望未來擁有更多資源後,可以自行發展圖片和影音版本。
胡元輝最後強調,社會需要多元的價值和觀點,重點是這些價值、觀點是建立在事實上,而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正是基於這個信念而運作的:他們相信,唯有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