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資訊戰在香港】 研究:中國動員輿論分化香港社會 詆毀示威者
記者劉芮菁/報導
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副教授陳至潔分析香港反送中運動期間,中共在微信上對香港的反宣傳。他指出,中共擅長挑起對立、分化香港內部,將香港社會切得四分五裂後再一一消滅。從香港的經驗來看,台灣社會必須找到能相互對話的平台,擴大內部的共識,才能成為對抗外來威脅的堅強基礎。
陳至潔以「中國在微信上對香港的反宣傳」為題,在智庫IORG於本月6日舉行「中國對台影響力作戰研究」研討會發表演講。同一場次,IORG共同主持人王希也分享在台灣各社區、學校,推廣媒體素養教育,介紹資訊滲透之經驗。
【懼西方介入】中國動員輿論 詆毀香港示威者
陳至潔分析2019年6月9日至12月31日,微信上香港宣傳訊息。他指出,這段時間有兩次訊息高峰,一次為2019年8月中,在香港民主派人士會見美國外交人員後,第二次是2019年11月底,美國國會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這兩次事件引起中共對西方力量介入邊陲的恐懼,因此透過社群輿論,詆毀國際進行聯繫的香港示威者、民主派領袖,以及美國政府。
陳至潔指出,中國的不實訊息會搭配網路管制,例如,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宣布撤回修例法案時,中共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網信辦)發出嚴厲的網管命令,要求各網路平台封鎖消息,因此,中國微信、微博數據庫完全沒有此訊息。
中國「不實訊息(disimformation)」的另外一種手法,就是「不說假話,但也不說完全真話」。陳至潔說,它會遮蔽部分真相,而那個真相是正這則新聞最有價值的部分。例如在2019年11月24日香港區議會選舉結果由民主派大獲全勝,但中國媒體僅報導「香港區議會選舉已經在昨天結束」,中國媒體不會寫出此選舉結果,代表香港民眾在幾個月的反送中運動後,仍然支持民主派,因為這會否定它們過去大力宣傳「大部分香港民眾支持建制派、支持北京」的論述。
中國資訊戰在香港 分化香港人民身分認同
陳至潔指出,中國的網路宣傳之所以有效,在於能結合認同政治與大眾文化。中共擅長挑起黨派、地域、文化差異,分化敵對團體內部。以2019年8月3日,香港反送中運動示威者拆下中國五星旗投入維多利亞港事件為例,中國央視在微博上發布「我是護旗手」訊息,此訊息在數小時內當天就被轉發了100多萬次,截至目前已轉發上億次,也有香港演藝人員轉發。
同一時間,中國也發動網路輿論,詆毀民主派人士、反送中運動示威者,目的是分化香港人民的身分認同上,並極大化內部差異。
陳至潔從香港反送中的研究分析,導致香港社會嚴重對立的假消息,多透過傳統主流媒體放大後才產生影響力。中共對香港社會已經研究地非常透徹,知道如何操弄香港的內部派系。他擔憂,中國很可能會對台灣做一樣的事情,把台灣內部切得四分五裂,先滅一個、再滅一個,最後連那些「個人認為跟北京很親近」的團體也被消滅。
以香港為啟示,陳至潔說,儘管台灣內部有很多不同的認同,但內部差異不應該多到大於跟中國北京的差異,內部對立所花費的資源也不應該大於跟中共競爭所需要的資源,「我們應當要有一個有共同記憶、一致的部分,台灣的政治團體必須找到相互對話的平台,讓共有的部分擴大,才能成為對抗外來威脅的堅強基礎。」
圖1: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副教授陳至潔/記者劉芮菁攝影
走入社區、校園 提升台灣公民社會的素養
IORG共同主持人王希也分享推廣媒體素養教育、資訊判讀的經驗。IORG在2020年舉辦了71場工作坊,到台灣各縣市及外島地區,向民眾說明資訊滲透的問題。此外,他個人也成立「放伴教育協會」,希望將專家學者對資訊操弄的研究成果帶入校園,設計教材與課程,教導國小、國高中生如何判斷資訊。
王希說:「如果我們從校園前進,社會上更多公民也能培養出媒體識讀與資訊判讀的能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