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釐清】網傳影片宣稱「戴口罩很重要。冠狀病毒證實是空氣傳播」?
【事實釐清】網傳影片宣稱「戴口罩很重要。冠狀病毒證實是空氣傳播」?
一、網傳影片是日本NHK,於2020年3月22日播出的特別節目〈與世界大流行傳染病的對抗—是否能阻止感染擴大〉。
二、影片內容並未證明「冠狀病毒可透過空氣傳播」,而是證明「一般情況下,近距離的微米飛沫傳染」的可能性。其中,微米飛沫是台灣所稱的氣膠傳播。
三、影片內容中,有專家提到「微米飛沫的近距離感染造成群聚感染」的可能,但也強調只要讓空氣流通就能降低氣膠傳染的可能。
四、專家指出,病毒存活時間與感染力與病毒本身的生命期,以及溫度、溼度等環境條件有關,民眾保持室內通風,可有效降低氣膠傳播之風險。
背景
影音平台流傳影片,搭配文字宣稱:「日本醫生用了高科技的攝影器材證實冠狀病毒是可以空氣中的飛沫傳播!記得戴一個高防護力的口罩好好保護自己。」
另一文字版本在通訊軟體上流傳,「戴口罩很重要。冠狀病毒證實是空氣傳播!日本醫生用了高科技的攝影器材,拍攝了冠狀病毒在空氣中的情況。這攝影機能攝錄0.1微米(10,000份之一厘米)。」
圖1:影音平台流傳影片擷圖
圖2:通訊軟體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網傳影片源自何處?
查核中心檢索,網傳影片是NHK的2020年3月22日播出的特別節目〈
“パンデミック”との闘い―感染拡大は封じ込められるかー(與世界大流行傳染病的對抗—是否能阻止感染擴大)〉 。
爭議點二、網傳影片內容為何?
查核中心透過日本事實查核推廣協會FIJ (FactCheck Initiative Japan, FIJ)協助解讀網傳影片內容。
網傳影片內容中,主持人訪問日本專家,包括日本傳染病學會館田一博理事長、東北大學研究所教授押谷仁,並以實驗畫面討論「微米飛沫傳播)」的可能。其中,影片中所稱的微米飛沫傳染,就是台灣所稱的氣膠傳播。
實驗一開始先刺激受測者的鼻子,並讓他打噴嚏產生飛沫。透過肉眼可以看到是直徑1釐米大的飛沫,但馬上就掉下來。如果是透過高感度攝影機來觀測,則可以看到10微米以下的小粒子在空氣中浮現出來,即是氣膠傳播。
緊接著是另外一個實驗片段,是在「密閉空間」內呈現微米飛沫的動態。在教室般大小的密閉空間內,當中有10人,如設定每一人咳嗽一次,就有大約10萬個大大小小的飛沫在擴散。
畫面中以藍色或綠色呈現的大飛沫,這些大概在1分鐘內幾乎都會掉下;但是,以紅色所呈現的微米飛沫卻持續在空中飄散。5分鐘後、10分鐘後…發現微米飛沫在空氣中,可以漂浮持續至少20分鐘。
微米飛沫在空氣不太流通的地方,由於沒有辦法移動到其他地方,就會長時間在同個地方停留。但只要將窗戶打開,使屋子裡的空氣流通被認為是有效果的。打開窗戶之後…微米飛沫漸漸開始流動。因為又小又輕,只要空氣流動的話就可以排出。日本傳染病學會館田一博理事長表示,可以的話,打開(窗戶)2處,讓風流動是很重要的。即使是1個小時一次也好,認為這樣做可以把傳染的風險降低。
圖3:網傳影片擷圖
實驗結束後,主持人也強調,剛才是呈現一般的微米飛沫的動態,而非呈現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風險。主持人進一步詢問專家,此次的新型冠狀病毒也會經由微米飛沫傳染嗎?
押谷仁教授表示,「我認為,並非所謂的空氣傳染所造成的。因為若是空氣傳染發生的話,日本一定也會有大規模感染發生的。雖然至今大多都被認為是飛沫或是接觸感染,但如同剛剛的影片一樣,微米飛沫的近距離感染,這樣的例外也是有可能發生,進而造成群聚感染。」
東北醫科藥科大學特聘教授賀來滿夫在影片中表示,「密閉、空氣循環不佳的空間、人口聚集、近距離對話,因此,民眾要避免這三種情況,特別是在醫學診療現場,必須十分注意微米飛沫,特別是候診室。許多人聚集且長時間在同一個地方。由於空氣循環差,只要發出一點聲音就會造成微米飛沫,所以必須要室內空調要換氣充足、時間差,避免群眾聚集。」
爭議點三、網傳影片是否有證實「冠狀病毒可透過空氣傳播」?
(一)根據影片內容,此節目僅是呈現微米飛沫的傳播狀態,並非特別針對冠狀病毒的飛沫進行實驗。
影片中,押谷教授明確表示:「冠狀病毒並不會『空氣傳染』。」而是提及「近距離的微米飛沫傳染」之可能。
因此,網傳內容並沒有證明「冠狀病毒可透過空氣傳播」,而是證明「一般情況下,近距離的微米飛沫傳染」之可能。
(二)查核中心曾在查核報告398中針對「氣膠傳播」諮詢專家。「氣膠傳播」是指病毒透過空氣中小於10微米的懸浮粒子傳播,目前有研究指出冠狀病毒在特定實驗環境下,能以氣膠形式在空氣中傳播,且保有感染力至少3小時,但此與人類咳嗽時產生的氣膠特性及條件不一定相同。
專家指出,病毒存活時間與感染力與病毒本身的生命期,以及溫度、溼度等環境條件有關,民眾只要保持室內通風,就能有效降低氣膠傳播的風險
(三)查核中心檢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直播記者會,曾對新冠病毒是否會有「空氣傳染」進行說明。
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在記者會曾指出,目前醫界仍認為新冠肺炎病毒主要是飛沫傳染和接觸傳染。而氣膠傳染主要是醫護人員近距離照護病患,採用某些醫療處置時可能產生氣膠粒子。因此建議醫護人員避免採用會產生氣膠傳染的處置措施,醫護人員可配戴適宜的保護措施,避免被感染。一般民眾並不需要特別擔憂新冠病毒會透過「空氣傳染」。
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也曾於3月28日的記者會中(約在32:47秒處),針對「氣膠與空氣傳播的差異」進行解釋。
張上淳說,目前學界所研究的是新冠肺炎可能有氣膠傳播,而不是所謂的空氣傳染。他解釋:「氣溶膠傳播跟所謂的空氣傳播還是有點差異,大家最熟悉的空氣傳播疾病就像肺結核,他就是自然病人噴出的顆粒會在空氣中懸浮非常長久,會經過空調、經過其他模式傳染到沒有防護裝備的人身上,因此這兩者仍是有差異的。」
結論
一、網傳影片是日本NHK,於2020年3月22日播出的特別節目〈與世界大流行傳染病的對抗—是否能阻止感染擴大〉。
二、影片內容並未證明「冠狀病毒可透過空氣傳播」,而是證明「一般情況下,近距離的微米飛沫傳染」的可能性。其中,微米飛沫是台灣所稱的氣膠傳播。
三、影片內容中,有專家提到「微米飛沫的近距離感染造成群聚感染」的可能,但也強調只要讓空氣流通就能降低氣膠傳染的可能。
四、專家指出,病毒存活時間與感染力與病毒本身的生命期,以及溫度、溼度等環境條件有關,民眾保持室內通風,可有效降低氣膠傳播之風險。
參考資料
NHK〈“パンデミック”との闘い―感染拡大は封じ込められるかー〉
【部分錯誤】網傳宣稱「世衛組織剛剛修改規則:冠狀病毒被證實氣溶膠傳播,在空氣中可存活8個小時。所以,要求每個人任何地方都得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