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錯誤】網傳報導「秋冬猝死率高!醫教手握拳秒測有無心肌梗塞、足背無脈動恐是血管塞住了」?
【部分錯誤】網傳報導「秋冬猝死率高!醫教手握拳秒測有無心肌梗塞、足背無脈動恐是血管塞住了」?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12/12版】
近日氣溫明顯降低,網路出現許多提醒注意保暖、預防心肌梗塞的訊息。其中有一則報導指出,氣溫驟降,心肌梗塞發生率提升,很多人因而猝死。可靠握拳、鬆開觀察手掌顏色和摸腳背的動脈評估血管健康。查證如下:
一、心臟科醫師指出,天冷、溫差大確實會增加冠狀動脈疾病風險,而心肌梗塞發作可能沒有前兆、猝死機率高,但無法用網傳報導所稱的「手握拳放鬆」、「摸腳背動脈」量測心肌梗塞前兆。
二、醫師指出,手握拳放鬆和摸腳背動脈可能可以得知周邊血管的循環狀況,但周邊血管循環不好的可能原因很多,不能直接推論為血管阻塞、會心肌梗塞。此外,有10%以上正常民眾的腳背動脈摸不到脈動,可能原因為血管較深、脂肪較厚等,不必然與血管阻塞有關。
網傳報導正確提醒民眾注意心肌梗塞疾病,但提供錯誤的檢測方法,因此,為部分錯誤訊息。
背景
近期社群平台、通訊軟體流傳許多有關注意保暖、預防心肌梗塞的傳言。其中有媒體報導指出,氣溫驟降,心肌梗塞的發生率提高,而心肌梗塞的前兆不明顯,也可能發生平常看似身強體壯但突然倒下的情況。
報導採訪一名家醫科醫師,該醫師指出可自行檢測是否有心肌梗塞前兆:民眾可緊握拳頭幾秒鐘再鬆開,觀察手掌的顏色變化,若恢復原本膚色的時間愈長,代表血管彈性愈差;另也可以觸摸足背上的動脈是否有強烈的脈動,若幾乎感受不到脈動,很可能是血管阻塞。
圖1: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圖2:網傳報導擷圖
查核
爭議點、網傳可手握拳、鬆開或腳背血管脈動,評估心肌梗塞前兆,是否屬實?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洪惠風表示,心肌梗塞是常見的冠狀動脈心臟病,致病主因是冠狀動脈硬化、失去彈性,管壁變薄變硬,血管內腔逐漸變窄、阻塞,造成血液不流通,心臟肌肉因為缺血而壞死,猝死風險高。但網傳的兩個方法,觀察的都是周邊血管的狀況,並不是自我檢測是否可能心肌梗塞的方法。
洪惠風說,手握拳、鬆開,觀察手掌血色變化,很像是粗糙版的亞倫氏測試(Allen’s test),這只能檢測橈動脈、尺動脈的血液供應狀況;就算鬆開手掌後血色恢復較慢,也不能直接推論為心臟血管有問題。
至於摸腳背的動脈脈動,洪惠風表示,臨床理學檢查時確實會摸腳背的動脈,藉此評估周邊動脈是不是有問題;但是,有10%的人腳的動脈脈動本來就不明顯。意即就算摸不到脈動,也可能是正常的,不能直接推論就是心肌梗塞的前兆。
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李浩維則說,如果手握拳後鬆開,手掌顏色恢復比較慢,只是反應周邊血管的灌流不太好、循環不太好,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包含血管狹窄、天氣冷血管收縮、貧血等,無法直接跟心肌梗塞連在一起。
李浩維也說,摸不到足背動脈,除了可能是周邊血管有問題,也有可能是有些人血管脈動本來就比較淺而摸不到、血管太深或比較胖而摸不到,摸不到不代表一定有問題。
李浩維表示,若從善意解讀網傳報導,應該是想要提醒周邊血管的健康狀況可能可推測冠狀動脈健康,過去研究確實發現,確診周邊血管有問題的病人,也有比較高的機率會有冠狀動脈疾病;而有冠狀動脈疾病,會有較高的心肌梗塞、猝死風險。但如果直接說,鬆開手掌後回血慢或腳背摸不到脈搏就是心肌梗塞前兆,則是跳過太多環節,推論過於武斷了。
結論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12/12版】
近日氣溫明顯降低,網路出現許多提醒注意保暖、預防心肌梗塞的訊息。其中有一則報導指出,氣溫驟降,心肌梗塞發生率提升,很多人因而猝死。可靠握拳、鬆開觀察手掌顏色和摸腳背的動脈評估血管健康。查證如下:
一、心臟科醫師指出,天冷、溫差大確實會增加冠狀動脈疾病風險,而心肌梗塞發作可能沒有前兆、猝死機率高,但無法用網傳報導所稱的「手握拳放鬆」、「摸腳背動脈」量測心肌梗塞前兆。
二、醫師指出,手握拳放鬆和摸腳背動脈可能可以得知周邊血管的循環狀況,但周邊血管循環不好的可能原因很多,不能直接推論為血管阻塞、會心肌梗塞。此外,有10%以上正常民眾的腳背動脈摸不到脈動,可能原因為血管較深、脂肪較厚等,不必然與血管阻塞有關。
網傳報導正確提醒民眾注意心肌梗塞疾病,但提供錯誤的檢測方法,因此,為部分錯誤訊息。
補充資料
心肌梗塞有症狀或前兆嗎?
洪惠風說,根據研究,心肌梗塞的男性患者中,有超過6成事發前沒有症狀;女性患者也有將近一半沒有症狀,意即心肌梗塞有一半的機率是發病即倒下,也有很高的猝死風險。但會發生心肌梗塞者,身體一定會經歷一些階段,如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肥胖、欠缺運動者,因為比較容易動脈硬化,進而增加心肌梗塞風險。因此重點應該是妥善控制慢性病、養成運動習慣。
血管埋在身體裡,若長期受慢性病消磨,血管變硬、血脂堆積,若沒有明顯症狀,確實不容易及時發現。洪惠風說,有些心肌梗塞患者在發病前一兩天會出現胸痛、背痛、肩膀痛、牙齒痛、左耳痛等症狀;但這種痛法很特別,患者形容是一種壓迫的痛,且一走路就更痛、休息時痛就會緩解,且疼痛通常在幾分鐘到15分鐘之間,若有這種不尋常的痛法,要提高警覺。
李浩維也說,每個人對疼痛的耐受度不同,對有些人來說,心肌梗塞發作是突然其來,沒有徵兆;但也些人會出現胸骨下疼痛,這種痛感就像是被石頭壓住的悶痛,且疼痛會延伸到下巴、手臂,特色是活動的時候更痛、休息時疼痛減緩。
如何預防心肌梗塞?
李浩維說,預防心肌梗塞,強調的是初級預防,意即在心血管疾病還沒發生前,就要把降低三高風險、控制好血糖血壓和血脂,可很大程度降低心肌梗塞風險。
洪惠風說,與其用手握拳或摸腳背動脈評估心肌梗塞前兆,更好的方法其實是「每天規律運動」。有運動習慣的人,心血管會比較健康,且如果心臟功能出現異常訊號,可透過觀察運動表現、運動耐力得知。
洪惠風舉例,如果平常有運動習慣的人,每天習慣走操場10圈,但最近突然走2、3圈就上氣不接下氣或胸口悶痛;或平常回家上下3層樓都很順利,但最近爬半層樓就開始氣喘如牛,這些都是運動耐力變差、可能有心血管問題的警訊,應該就醫檢查。
洪惠風也建議,三高患者應注意慢性病控制,規律量測血壓、戒菸等,做好源頭管控工作。如果家族有心臟病遺傳史,或家人、兄弟姐妹等近親有年輕心臟病家族史,更要注意心臟健康。
為什麼有些年輕人看起來好好的,卻會突發心臟病過世呢?
李浩維表示,一般來說,血管健康跟年齡有關,會隨年紀增長而退化、狹窄或出現斑塊,但現在年輕族群隨著飲食西化、高熱量、高油脂、抽菸等,可能增加三高疾病風險,但疏於檢查也不自知,等到出現症狀可能就很嚴重。建議民眾應注意身體健康和疾病徵兆,維持正常作息並戒菸、別接觸成癮物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