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錯誤】網傳「秋行軍蟲入侵、今起強制噴藥!毒理專家:這19種蔬果要注意農藥殘留」?
【部分錯誤】網傳「秋行軍蟲入侵、今起強制噴藥!毒理專家:這19種蔬果要注意農藥殘留」?
一、截自2019年7月23日為止,專家點名的19種蔬果,雖來自秋行軍蟲在國際的寄主作物名單,但入侵台灣的秋行軍蟲最愛吃的是玉米,僅有一案例為百慕達草皮。專家點名的其他蔬果尚未被感染。
二、秋行軍蟲的「強制噴藥」措施,僅針對確認有秋行軍蟲危害的案場,會由政府提供農藥和工資,派專家協助用藥,也有採收前的停藥規定。農民並不需要預防性噴藥。
因此,傳言稱「因秋行軍蟲入侵,要強制噴藥,民眾得注意19種蔬果的農藥殘留」,為部分錯誤。
背景
媒體報導「秋行軍蟲入侵、今起強制噴藥!毒理專家:這19種蔬果要注意農藥殘留」。
圖1:報導擷圖
圖2:社群網站貼文附圖
查核
爭議點一、秋行軍蟲侵台,主要感染哪些作物?
(一)截自發布本報告的時間(2019年7月24日),根據2019年7月23日的國內疫情現況統計,秋行軍蟲確認案例有209案。
(二)防檢局副局長鄒慧娟說明,秋行軍蟲在國際上的寄主作物雖然達到353種,但在入侵台灣後,最愛吃的是禾本科的玉米,直到2019年7月19日才出現第一個玉米之外的案例,是在台南市亞太國際棒球訓練中心球場的「百慕達草皮」發現秋行軍蟲,秋行軍蟲尚未感染到其他作物。
目前受感染的玉米,包括食用玉米、玉米筍、飼料玉米等。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種大豆與玉米間作的農田,也僅在玉米發現秋行軍蟲幼蟲,並未感染到大豆;受感染玉米田的周邊作物都未受危害。
(三)農委會農業試驗所副研究員黃毓斌說,秋行軍蟲入侵台灣,目前最喜歡吃的仍是玉米,在學理上,秋行軍蟲如果適應台灣氣候,是可能再找尋其他寄主作物。不過,目前通報的個案速度有在減緩,也尚未感染到其他作物。
(四)查核中心比對,專家在報導中提及的19種蔬果,名單雖然來自秋行軍蟲在國際上愛吃的353種作物,但卻是「挑選出台灣市面常見的」。這份名單的確是秋行軍蟲可能的寄主作物,但屬於專家的推測,台灣秋行軍蟲族群目前只吃玉米和百慕達草,尚未感染到專家所提及的其他18種蔬果作物。
爭議點二、傳言指稱「秋行軍蟲要開始強制噴藥,民眾要留意十九種蔬果的農藥殘留」,此說法是否屬實?
(一)黃毓斌說,政府採取的是第二階段強制噴藥措施,是由地方政府提供資源和協助,進行噴藥防治,並非所有作物都需要實施預防性噴藥,民眾不需要過度擔憂。
(二)鄒慧娟說,所謂的強制噴藥,是農民通報,經確認有秋行軍蟲危害後,由地方政府和農改會等專家共同協助,劃定管制範圍,清查種植面積,透過手機進行定位和列管,政府也會提供第一次防治蟲害的農藥,並雇請噴藥工人或提供雇工工資,由專家指導農民用藥。透過此機制,農民並不需要事先用藥,而是通報後確認個案再用藥。
(三)農委會防檢局科長廖美惠說,台灣所有農產品在農藥上都有經過政府的管控,對農藥殘留都有規範,民眾無須特別擔心秋行軍蟲的防疫與農藥殘留的相關性。
在秋行軍蟲災緊急應變小組網站上,防檢局對於防治藥劑的使用及停藥都有相關規定,如圖3和圖4。
圖3:秋行軍蟲緊急防治作業手冊擷圖一
圖4:秋行軍蟲緊急防治作業手冊擷圖二
爭議點三、防檢局如何監控秋行軍蟲是否擴大感染作物範圍?
防檢局早在秋行軍蟲尚未登台的預警期就設立500個偵查點,其中,有426個作物產區偵察點,偵察的作物種類包括:玉米、落花生、甘藷、製糖甘蔗、小麥、高粱、大豆、牧草等。另外,有74個邊境偵察點,包括貨櫃場、港口和機場等地。
鄒慧娟解釋,選擇作物設立偵察點時,是從國際文獻報告,提及秋行軍蟲的寄主範圍有353種作物,從中挑選出台灣種植面積較大的作物種類。此外,近期則在已銷毀或噴藥的玉米田案場旁,加掛性費洛蒙成蟲誘捕器,新增259個點。
除了偵察點,防檢局鼓勵農民田間巡查,並透過民眾主動通報疑似秋行軍蟲。
結論
一、截自2019年7月23日為止,專家點名的19種蔬果,雖來自秋行軍蟲在國際的寄主作物名單,但入侵台灣的秋行軍蟲最愛吃的是玉米,另有一案例為百慕達草皮。專家點名的其他18種蔬果都還未被感染。
二、所謂的強制噴藥措施,僅針對確認有秋行軍蟲危害的案場,會由政府提供農藥和工資,派專家協助用藥。因此,農民並不需要預防性噴藥。
因此,傳言稱「因秋行軍蟲入侵,要強制噴藥,民眾得注意19種蔬果的農藥殘留」,為部分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