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生誤解】網傳「吃超商御飯糰不要開車,不然會酒駕」?
【易生誤解】網傳「吃超商御飯糰不要開車,不然會酒駕」?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4/11/8版】
10月初時,媒體報導一名汽車駕駛被警方驗出酒駕,該駕駛表示,可能是之前食用的御飯糰成分中含有酒精,導致酒測未通過。隨後,社群平台流傳「吃超商御飯糰不要開車會導致酒駕」等說法。這是引人誤解的錯誤訊息。
一、內政部警政署與台北市交通大隊酒測執法相關人員都表示,實務上較常遇到的是「食用含有以酒精烹調、釀造的食物」或是「使用含有酒精成分的漱口水」漱口而酒測超標。食用前者的確會驗出酒駕;但後者可使用清水漱口,將口腔中的酒精清除,就不會被驗出酒駕等級的酒精含量。
二、專家表示,飯糰添加酒精主要用於保鮮,但其含量應不致於讓消費者於呼氣酒測時酒精濃度超標。但倘若擔心食用御飯糰會超標,也可透過漱口大幅降低口腔中的酒精濃度。
因此,傳言為「易生誤解」的錯誤訊息。
背景
10月初時,媒體報導一名駕駛在發生追撞事故後,因肚子餓,在警方同意下離開車輛至超商購買御飯糰。吃飯糰後警方對其酒測,結果顯示酒精濃度為0.24,超過酒測標準。事後,該駕駛發現御飯糰成分說明中包含酒精項目,認為是導致其酒測未通過的原因。有媒體記者邀請該民眾實測,讓他食用相同飯糰,5分鐘後酒測值為0.19。記者以電話採訪該警察單位,證實確有此酒測事件,但無法確認酒測超標是否因食用飯糰所導致。
隨後,社群平台出現「吃超商御飯糰不要開車,不然會酒駕」等說法。
圖1-2: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查核點:「吃超商御飯糰不要開車,不然會酒駕」?
內政部警政署、台北市交通大隊:通常吃「薑母鴨、酒精的釀造產品」才會
(一)內政部警政署表示,吃御飯糰導致酒駕目前尚無案例,也很少遇到「沒喝酒卻驗出酒駕」。實務上較常遇到的狀況是,民眾若吃到含酒精的食物,例如:薑母鴨、酒精釀造產品,確實可能會導致驗出酒精值。
(二)台北市交通大隊指出,實務上少有「沒喝酒卻驗出酒駕」的案例。不過,有一種情況是「駕駛使用含有酒精成分的漱口水」,警方會提供杯水讓民眾漱口,大部分都可以順利將口腔中的酒精清理掉,不會驗出酒駕等級的酒精含量。
專家:御飯糰酒精含量應不致消費者呼氣酒測時超標;若擔心可透過漱口降低口中酒精濃度
(一)國立中興大學食品安全研究所教授林哲安指出,御飯糰中的酒精主要用途為保鮮,其具有調整與維持米飯質地及抑菌等效果,相關產品所使用的酒精濃度應不至於會造成消費者呼氣酒測時酒精濃度超標。
(二)臺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治醫師楊振昌表示,御飯糰含有的酒精量應該很少,因此不會影響血液中的酒精濃度,也不至於影響駕駛人的行為。
補充資料
呼氣酒測的檢測原理為何?
主管酒測儀器檢驗的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度量衡行政組技士鄭家樑指出,吹氣酒測主要目的是檢測肺部深層氣體。但若駕駛口腔含有酒精的確可能會導致機器誤判,因此警方在實施酒測前會詢問民眾是否需要進行漱口。
鄭家樑表示,目前台灣警方主要使用的酒測器類別為電化學式(燃料電池式)與紅外線分析式,但以電化學式酒測器較為常見。
鄭家樑說明,電化學式酒測器機器較小、檢測準度高,因此被廣泛採用。電化學式酒測器會透過呼出氣體來檢測,氣體通過觸媒後會轉化成電子訊號,電子訊號越強就代表氣體中的酒精濃度越高。
有什麼物質可能會導致酒測失準?實務上會如何排除酒駕?
鄭家樑補充,酒測在實務上可能會遇到很多不同的情境,例如:若把澱粉含量較高的食物放在口中長時間咀嚼,可能會因為口中酵素導致澱粉中的醣類發酵,產生酒精,但酒精含量應不會達到酒駕的狀況。此外,這些酒精含量都不高,可透過漱口來沖淡口中殘留的酒精,就不會被驗出酒精超標。
內政部警政署表示,如果民眾忘記自己何時進食、吃的食物是否含有酒精,可要求於酒測前漱口或先休息15分鐘,再進行吹氣檢測。此外,過去曾有民眾食用荔枝導致驗出酒精超標,但經漱口後即排除。
(記者:邱劭安;責任編輯:邱家宜)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