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網傳「昨晚大愛新聞報導,黴漿菌已入侵台灣」?
【錯誤】網傳「昨晚大愛新聞報導,黴漿菌已入侵台灣」?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4/11/19版】
近期網路流傳「昨晚媒體報導,黴漿菌已入侵台灣」。這是真的嗎?
黴漿菌為社區性肺炎常見的致病菌之一,並非近期才出現。網傳媒體報導為2023年11月間中國出現肺炎黴漿菌疫情,並非最近新聞。
疾管署表示,近期黴漿菌疫情有略為上升的趨勢,原因是在每年秋冬之交時,呼吸道致病菌會比較活躍,這是週期性的上升,並非爆發嚴重疫情。
網傳媒體報導為2023年11月中國出現黴漿菌疫情,並非近期新聞。近期黴漿菌稍有升溫,為季節交替時週期性上升,並非爆發嚴重疫情。傳言為過時資訊,因此為「錯誤」訊息。
背景
2024年6月起通訊軟體、社群平台流傳一段文字稱「昨晚大愛新聞報導…明天開始記得帶口罩,黴漿菌已入侵台灣…」。11月又再度流傳。
圖1: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查核點一:網傳內容是台灣近期狀況?
傳言曾在2023年11月出現,並於社群平台熱傳,當時中國出現肺炎黴漿菌疫情,引發台灣媒體報導。傳言引述的報導為《大愛電視台》2023年11月3日「感冒咳嗽逾兩周 黴漿菌肺炎病例增多」新聞。
2024年2月一模一樣的傳言又再度重新於網路流傳,當時台灣已無明顯黴漿菌疫情。6月間,傳言再度於社群平台與通訊軟體出現。因此,傳言實為2023年舊事件,在台灣社群一再流傳,並非近期狀況。
查核點二:黴漿菌在台灣的流行狀況為何?
(一)根據疾管署官網,肺炎黴漿菌(Mycoplasma pneumoniae)是一種非典型細菌,常造成呼吸道輕微感染,是社區性肺炎常見的致病菌之一。
(二)查核中心於11月19日採訪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羅一鈞表示,近期黴漿菌疫情有略為上升的趨勢,原因是在每年秋冬之交時,呼吸道病毒會比較活躍,像呼吸道融合病毒、黴漿菌都會有週期性的上升,並非爆發嚴重疫情。
羅一鈞說,比起去年同期,近期黴漿菌疫情反而可能比去年低一些,因為去年免疫負債的狀況比較明顯。
(三)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6月6日受訪表示,目前針對黴漿菌並沒有監測到特殊情況。
曾淑慧說,依健保急診就診人次資料顯示,主、次診斷為黴漿菌肺炎的就診人次,近4週(第18-21週)呈上下波動,略高於2023年同期,但與新冠疫情前5年(2015-2019年)同期相當。
就診個案年齡分析顯示,7-12歲、20-49歲、65-74歲及75歲以上的就診人次,較2015-2019年同期略增。
(四)馬偕兒童醫院兒童一般科主治醫師邱南昌受訪表示,近期確實有些孩童因黴漿菌導致肺炎住院,但就臨床上觀察,疫情不算嚴重,不用過度緊張。
邱南昌說,近期有看到較多病患對第一線藥物產生抗藥性,提醒民眾若吃藥後反應不佳,可換其他藥物治療。
補充資料
黴漿菌症狀為何?久咳不癒就是得到黴漿菌嗎?
查核中心曾於編號第2687號報告採訪邱南昌,並整理相關資訊如下:
(一)根據疾管署官網資訊,肺炎黴漿菌在一年四季中都可能發生,但夏天、初秋比較常見。其傳染方式是藉由咳嗽、打噴嚏產生的人傳人飛沫傳播。沒有症狀者,也可能在其鼻腔或喉嚨帶有黴漿菌。
(二)根據美國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官網資訊,感染黴漿菌可能出現支氣管炎,症狀包含喉嚨痛、疲倦、發燒、咳嗽緩慢加重並可能持續數週或數個月、頭痛等。5歲以下的兒童感染肺炎黴漿菌,症狀可能跟成人或大孩童稍有不同,比較可能出現打噴嚏、鼻塞或流鼻涕、喉嚨痛、水汪汪的眼睛、喘、嘔吐、腹瀉等。
(三)邱南昌表示,久咳不一定就是黴漿菌作怪,以個人經驗來說,面對久咳不癒的病人,也會把過敏列為可能性之一。會詳細詢問其病史、有沒有異位性皮膚炎、家長有沒有過敏病史等綜合判斷。
邱南昌表示,如果民眾久咳不癒,可詢問醫師或檢查確認。
黴漿菌的治療方法
(一)根據疾管署官網資訊,多數黴漿菌感染者可自行痊癒。
黴漿菌若發展為肺炎,醫師通常會開立抗生素治療。一般首選藥物為巨環類抗生素(macrolides),替代性藥物為氟喹諾酮類(fluoroquinolones)抗生素或四環黴素類(tetracyclines)抗生素。近來各國研究顯示,肺炎黴漿菌對巨環類抗生素的抗藥性有增加的情形,可能讓治療的困難度上升。
(二)邱南昌表示,肺炎黴漿菌有藥物可以治療,雖然研究顯示,巨環類抗生素抗藥性高,可能會讓治療反應變差,但醫師仍有其他藥物可用,並非無藥可用狀態。更重要的是,一般狀況下,就算沒有用藥治療、靠免疫力也可慢慢自癒。即時用藥治療可能降低病毒傳播風險或及早阻斷傳播、降低細菌突變,但也可能增加用藥抗藥性風險。
(記者:吳仲安;責任編輯:陳偉婷)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捐款連結 (或掃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