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Fact 9】第9屆全球事實高峰會開幕 500人齊聚挪威奧斯陸
記者陳慧敏、何蕙安/報導
挪威諾貝爾和平獎頒獎中心目前正在展出和平獎得主瑞薩特展,同一時間,來自世界各國的事實查核組織與學者昨(6/22)日在奧斯陸齊聚參加第9屆全球事實高峰會,這是在新冠疫情之後,首次實體舉行的全球峰會。隨著事實查核運動的蓬勃發展,也讓這個一年一度的事實查核峰會規模再創新高。
國際事實查核聯盟總監貝巴爾.歐塞克(Baybars Örsek)說,首日是學術場次,共有300多人開會,線上也另外有300人參加,預估23日起將有500多人參與實體會議。這場盛會將從22日起到25日共四天,共有50多個議程。其中,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國際項目經理何蕙安將代表查核中心,在媒體識讀場次,分享台灣的媒體識讀實踐與有趣發現。
全球事實查核高峰會首日為學術專場,共有六場論壇,探討事實查核與學術研究之間的關係,學者並分享最新的事實查核相關研究。
在開幕演講中,來自哈佛大學蕭倫斯坦中心(Harvard Kennedy Shorenstein Center)的不實訊息學者瓊安.唐納文(Joan Donovan)提出了「迷因資訊戰」(Memetic warfare)現象。有心人士利用迷因圖有參與性高、黏著度高的特點,來傳播特定論述或不實訊息,另外,她也提到,有網紅為了衝高流量,製造迷因訊息自稱為發動攻擊的恐怖份子,政治人物、媒體缺乏查證和媒體識讀技巧會落入其迷因陷阱。
在「研究與事實查核」論壇,講者均提到事實查核組織深陷日常的查核工作,但「研究」才能幫助查核記者透過一題題查核報告所累積的資料,描畫出傳言的全貌,有助查核工作。主持人美國康州大學新聞與大眾傳播系助理教授Lucas Graves說,查核組織期待可以得知「傳言」全貌,實際上研究僅能摸索出特定傳言的樣貌,描繪全貌不易。
其中,《Code of Africa》總編輯Justin Arenstein舉例,透過傳言的網絡研究,可以掌握俄國不實訊息怎麼流入東歐,又怎麼被流入非洲、中文世界,這樣拆解傳言時,有更多策略和方法。而阿根廷老牌查核組織Chequeado則有研究部門,研究傳言流變、誰在流傳、為何流傳,並用來作為發布查核報告的重要參考,以針對不同類型傳言,掌握如何流入不同年齡族群,並提出不同的發布方法。
在「科技與事實查核」場次,由四位學者分別介紹AI工具在事實查核領域的開發與應用,這是查核組織最期待的夢幻工具,學者多為介紹研究架構與實驗成果。
「社群平台與事實查核」場次,多位學者探討傳言在不同平台的傳播樣態。其中,牛津大學博士後研究員Sumitra Badrinathan 探討臉書標註「不實訊息」功能的成效,在英國、巴西和印度等三國實驗發現,該功能僅在印度產生些微效果,能讓讀者知道訊息為不實,引發印度查核組織熱烈討論其原因。
Badrinathan分析,可能英國、巴西受測者本身對於實驗訊息真偽的辨識度較高,因此臉書標注的效果較不明顯;而在印度有較多的改善空間。但總體來說,該標註功能效果不大。另也有美國德州大學博士生Azza El-Masri以黎巴嫩為研究對象,研究透過WhatsApp語音訊息傳播陰謀論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