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將接連問世 疫苗「分配」及「安全性」等不實訊息成各國挑戰
記者何蕙安、馬麗昕/編譯
美國輝瑞(Pfizer)與德國BioNTech本周宣布新冠疫苗試驗有效的消息,被稱為黑暗疫情中的一道曙光。但在假訊息大流行之中,這道曙光卻也可能引發新一波疫苗不實訊息,影響人們接種意願,甚至製造社會混亂。
國際事實查核聯盟(International Fact-Checking Network,IFCN)昨(11月12日)發文〈下一波新冠疫情不實訊息,我們準備好了嗎?〉,提醒人們應對疫苗不實訊息的來襲;而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的研究也在同一日出爐,警告不實訊息可能會威脅未來新冠疫苗接種意願。
國際公衛專家也提醒,在新冠疫苗問世後,預料將出現「疫苗分配」、「疫苗副作用」等爭議與不實訊息,政府如何即時且準確的溝通,將是一大挑戰。
輝瑞與BioNTech本周一(11月9日)宣布其疫苗預防感染新冠肺炎的有效性超過90%,迅速成為全球頭版消息;在台灣,疫苗也是熱門議題,食藥署招募疫苗受試者的「COVID-19疫苗臨床試驗意向登記平台」本周三上線,截至12日,已有超過1.6萬人登記。
「疫苗猶豫」成歐美不實訊息挑戰
在歐美,疫苗猶豫(Vaccine hesitance)已成為嚴峻的公衛議題。11月8月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英國有高達36%的人不確定、或是不想施打新冠疫苗。儘管台灣對於疫苗的信賴度相對較高(2015-2019年預防接種完成率均在90%以上),但未來新冠疫苗仍可能面臨不實訊息的挑戰。
事實查核中心記者日前參與一場線上研討會,來自國際衛生組織專家分析疫苗的不實訊息態樣。她擔憂,當新疫苗問世後,由於初期疫苗需求將遠大於供給,疫苗可能會優先給醫療人員與老年族群施打,屆時可能會爆發關於「分配公平性」的爭議與討論。
「等新冠疫苗出來後,勢必有人會優先接種疫苗,」該名專家表示,「我們最擔心的是,到時候會有些民眾出現『為什麼他們有疫苗、我們沒有』這種認為不公平的心態。」
此外,疫苗的原理是在人體放入少量的病毒,讓身體產生免疫,過程中也可能出現不適反應。因此,政府如何向民眾說明安全性與副作用,讓民眾不要恐慌或被不實訊息誤導,並順利完成接種程序,也將是挑戰。
該名專家強調,因為這場史無前例的全球性疫情,各大藥廠都在加速研發疫苗,多支疫苗的快速發展與大量訊息可能造成民眾混淆,前所未有的高速研發也可能引發試驗不完備等爭議,進而成為不實訊息的溫床,有賴公衛單位即時與清晰的溝通。
跨部會疫苗平台召集人、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胡哲銘接受事實查核中心採訪時,也直言「單一資訊窗口」的重要性。他強調,儘管台灣新冠疫情相對穩定,但疫苗使用相當複雜,在未來新冠疫苗施打後,對於疫苗的分配、安全性等議題,可能會有一定程度的資訊混亂。政府必須建立單一窗口來提供正確資訊,降低民眾的疑慮,也避免不實資訊產生。
胡哲銘以美國2004年的流感疫情為例,當時美國各州、各郡因為窗口不一,疫苗資訊混亂,該次的經驗推動美國逐漸建立起單一窗口的制度。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截至昨日,全球共有48支疫苗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其中11支進入第三階段。
輝瑞疫苗「有效性」發布時間點 成政治爭議攻防戰
關注研究與監控網路不實訊息的非營利組織《First Draft》共同創辦人克萊兒.華德(Claire Wardle)接受《Daily Beast》採訪時表示,該組織最新研究發現,在英文、法文與西班牙文的社群平台上,有關疫苗的惡意不實訊息,不僅在反疫苗活動人士間流傳,如今更經由右翼份子一系列的活動傳散。
華德說,隨著各國陸續實施封城措施對抗疫情,反對疫苗活動的論述,從「接種疫苗可能會得自閉症」等說法,轉為訴求「追求自由」,並與「反口罩」、「反封城」等活動結合,納入反口罩、反封城的社群。
國際事實查核聯盟觀察,輝瑞日前宣布疫苗有效性消息的時間點,成為政治輿論攻擊的焦點,部分人士認為,輝瑞是故意拖到總統大選後才宣布好消息。
「不可思議,就在電視台宣布拜登勝利後,新冠疫情就有解藥了。」共和黨參議員泰德.克魯茨(Ted Cruz)在推特上推文;競選連任失利的美國總統川普也在第一時間指責有關單位阻擋發布疫苗消息,「我早就說疫苗馬上就會出來」;川普的兒子小唐納(Donald Trump Jr.)也指控該時間點「邪惡」。
圖1:川普的兒子小唐納(Donald Trump Jr.)推文表示輝瑞疫苗消息發布的時間點「太神奇」,批評手段邪惡/擷自推特
《VOX》報導,根據VineSight的數據,在輝瑞發布消息的當日中午,質疑消息發布時間點的推文分享數就超過2萬次。研究者推估,光是小唐納的推文,就至少觸及700萬人。
研究顯示 「疫苗不實訊息」影響人接種意願
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London School of Hygiene & Tropical Medicine)與「國際疫苗信任計畫」(international Vaccine Confidence Project)昨天發布的最新研究則進一步顯示,不實訊息會降低民眾接種疫苗接種的意願。
這項在英國與美國進行的研究,涉及共8000名受試者。研究團隊安排美國與英國各3000名受試者在三個月期間接觸新冠疫苗的熱門不實訊息;剩下的各1000名受試者則作為對照組,只接收正確的新冠疫苗資訊。
研究表示,在實驗開始前,英國與美國分別有54%、41.2%的受試者表示「絕對」會接種新冠疫苗;但在接觸到不實訊息後,仍想接種疫苗的受試者數量分別下滑了6.4、2.4個百分點。
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強調,至少要總體人口55%接種才能達到群體免疫;但目前的研究顯示願意施打疫苗的人少於55%。研究認為不實訊息操弄人們對於疫情的焦慮與不確定性,並威脅到未來人們接種情況。
參考資料
IFCN <Are we ready for the next wave of misinformation about a COVID-19 vaccine?> 2020.11.12
London School of Hygiene & Tropical Medicine <Exposure to misinformation could see people making a U-turn on taking a COVID-19 vaccine> 2020.11.12
Daily Beast <Pfizer Said a Vaccine Was Almost Here. Anti-Vaxxers Lost It.> 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