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霸凌立陶宛 法國火大 要出手修理中國

本單元為民眾申訴專區,不代表事實查核中心立場!

你在哪裡看到這則訊息呢?
媒體報導
謠言原文是什麼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793318

隨著立陶宛允許台灣以其名在立國首都維爾紐斯開設代表處,引發北京回擊更將戰火擴張至歐盟多國;對此,法國官員公開呼籲歐盟應迅速回擊,以阻止北京與立陶宛的貿易衝突如滾雪球般愈演愈烈,甚至讓歐盟成為糾紛中的人質,而德國也罕見地一反沉默態度,表示將與立陶宛站在一起。

新聞網站「Politico」指出,即將接掌歐盟理事會輪值主席國的巴黎,矢言將增加手頭上能用於商業糾紛的防禦性武器,好讓歐盟的貿易政策能更加自信。

有鑑於北京與維爾紐斯的緊張局勢;甚至北京為報復立陶宛升級與台灣的外交關係,不僅對立陶宛祭出貿易報復,包括法國、德國、瑞典等歐盟國家的商品,都因使用立陶宛零件而慘遭北京杯葛,這給予法國行動的機會。

※反脅迫工具

報導指出,歐盟正計畫推動名為「反脅迫工具」的新貿易武器,其目的正是用於像北京與立陶宛的貿易糾紛;但相關立法需要數年才能生效,而迫不急待法國正式呼籲,需要在法案生效前就採取行動以挽救立陶宛。

當「Politico」詢問巴黎是否會在反脅迫工具正式上路之前,推歐盟一把以採取行動抵制北京時,法國官員坦言「是的,我們將很快地採取措施」。儘管「反脅迫工具」還在談判中,但或許能提前先做一些事情來支持立陶宛。官員強調,法國在輪值主席期間,自信與防禦工具將成為貿易議程的優先事項,「輪值期間巴黎將遵循主權路線」。

2021年5月,立陶宛退出遊北京主導、目的在於加強與東歐國家接觸的「17+1合作機制」;隨後允許台灣以其名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開設代表處,這些讓北京祭出貿易報復。

※用27+1與北京對話

雖然外界紛紛指出,使用台灣為名違反了「一中原則」,使得北京大動肝火;但該名法國官員表示,「還不清楚為何北京對立陶宛採取行動的決定性因素。不過,的確可能是台灣的緣故,但立陶宛退出17+1也脫離不瞭關係。你了解的,我們一直希望類似對話以27+1的方式進行」。

立陶宛日前退出17+1時,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表示,「立陶宛不再自認是17+1機制一員,不參與這個計畫。」他強調,從歐盟角度來看,17+1企圖在歐洲內部製造分化,歐盟應該以更有效的27+1與大陸交流」。

但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北京與波羅的海小國立陶宛之間的貿易爭端,已演變為全球地緣政治議題。在該議題上,民主原則往往屈服在對方經濟影響力之下。不過,台灣設立2億美元的投資基金,而立陶宛將因此受益,美國也矢言採取行動保護立陶宛。

※德國態度轉變?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5日與德國新任外長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在聯合記者會上表示,「我們對中國政府企圖霸凌人口不到300萬的國家表達直接關切。美國將與包括德國在內的盟友、夥伴合作,共同對抗此一恫嚇」。

布林肯所指的恫嚇,就是北京暗示歐美企業生產商品時不要使用立陶宛零件,否則將無法叩關大陸市場。貝爾伯克則補充「作為歐洲人,我們與立陶宛站在一起」。

報導認為,相較於2021年,德國的語氣明顯出現變化。當時德國前政府官員在訪問時還表示,立陶宛事前沒有諮商歐洲夥伴就擅自加強與台灣關係,如今又喊出歐洲團結,柏林恐怕很難在爭端中支持立陶宛。但如今,德外長居然明言將與立陶宛站在同一陣線。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201080014.aspx

(中央社記者林育立柏林7日專電)立陶宛與台灣關係升溫,引發中國貿易施壓,歐盟輪值主席國法國將領導歐盟採取行動反制,德國也計劃派高層官員前往立陶宛。

歐盟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於6日報導,中國不僅限制立陶宛的出口,德國、法國、瑞典的產品只要供應鏈有立陶宛零件也受到波及。由於歐盟規劃中的反經濟脅迫措施多年後才實施,今年上半年接掌歐盟輪值主席的法國決定先發制人。

一名法國資深官員表示,反經濟脅迫工具仍在審議當中,也許可以提前做一些事支持立陶宛。

被問到巴黎是否會促成歐盟採取行動抵抗北京時,他說:「對,我們很快就會採取行動。」

法媒:中國利用立陶宛 向歐盟揮動經濟脅迫之劍
這名官員說,不清楚中國施壓立陶宛是因為台灣、還是退出17+1,不過法國向來認為與中國的對話應該是27+1,也就是歐盟27個成員國團結起來與中國交往。

去年5月,立陶宛率先退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17+1合作機制,導致雙邊關係緊張。11月,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在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成立,中國即用貿易手段報復立陶宛,將立陶宛產品拒之門外。

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也被中國的報復牽連,汽車零件大廠德國馬牌集團(Continental)遭中方警告不得使用在立陶宛生產的零組件。不過,中國是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兩國經貿關係密切,德國的動向因此成為焦點。

德國外長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日前會晤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表示,「同樣身為歐洲人,我們團結與立陶宛站在一起」。但德國將採取什麼具體行動支持立陶宛,目前還不清楚。

立陶宛新聞網站「15分鐘」(15 min)今天引述知情人士報導,德國經濟暨氣候保護部次長布蘭特納(Franziska Brantner)下週將訪問立陶宛,與立國官員討論企業遇到的問題。(編輯:馮昭)1110108

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054012

立陶宛與中國的關係因台灣問題不斷惡化,中國經濟報復的行為引發關注,歐盟在去年底提出「反脅迫工具」法案(Anti-Coercion Instrument),目的在保護聯盟及成員國免受第三國經濟脅迫,不過新的立法可能需要數年才能完全生效,而甫接任歐盟輪值主席國的法國據傳將提前採取行動制裁中國,以在貿易戰中力挺立陶宛。

歐盟在去年12月8日公布「反脅迫工具」法案(Anti-Coercion Instrument),內容包含實施關稅和配額、限制相關國家貨品進口和投資、禁止採購歐盟出口管制的商品等12項措施,協助成員國對抗第三方國家經濟脅迫的行為。

據《POLITICO》報導,一名法國官員透露,巴黎當局將很快採取措施抵制北京,「反脅迫工具法案仍在談判中,但也許可以提前做一些事情來支持立陶宛。」

自去年5月立陶宛宣布退出中國與中歐及東歐國家的「17+1」合作機制,以及11月允許台灣以「台灣」為名設立代表處(The 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Lithuania)之後,中立兩國關係愈趨緊張。該位不願具名的法國官員表示,「目前尚不清楚中國對立陶宛採取這種行為的決定性原因是什麼,可能是台灣問題,但也有立陶宛退出中國發起的17+1機制的事實。」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本月5日與德國外長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會面時提及中國脅迫立陶宛一事,包含中國要歐洲和美國企業停止使用立陶宛製造的零件或產品,他強調這是德美兩國當前最關切的議題,「這不只攸關立陶宛,也關係到世界上各國都應要能在不受此類脅迫下,決定自身外交政策。美國將與包括德國在內的盟友和夥伴合作,對抗這種恐嚇。」貝爾伯克也說,「作為歐洲人,我們與立陶宛站在一起。」

為什麼想申訴這則訊息?

台灣記者缺乏職業素養。
1. 假新聞一般有以下特徵:
*誤導性的標題
2. 而社群媒體Facebook亦有教導使用者如何辨識假新聞:
*尋找資料來源:檢查作者使用的資料來源是否準確真實,缺乏證據或援引不具名人士的訊息就表示這是一則假新聞。

假新聞. (2021, December 29). Retrieved from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1%87%E6%96%B0%E8%81%9E&o...

你找到的初步查證或相關資料?

https://www.politico.eu/article/france-china-measures-lithuania-new-trad...

援引一則使用不具名"法國"官員訊息的"美國"新聞,數名記者未經查證且具體措施未明便捏造出誇大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