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與勇氣追擊之路】獨立記者姚惠珍調查公益信託 揭露「假公益真投資」真相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特約記者邱祐慶/報導
這一年以來,新聞與事實查核領域經歷重大事件,2022年的調查報導與事實查核工作坊,卓越新聞獎基金會邀請獨立記者姚惠珍與她的夥伴、工程師記者Calvin一同分享,姚惠珍多年以來一路追查公益信託「假公益真投資」的真相,在此次工作坊中,她分享調查報導三部曲。
公益信託真的有在做公益?
姚惠珍說,他們是用互動式新聞的方式來呈現,科技和新聞的交流才能彰顯出來,姚惠珍的調查報告最終製作成網站。這個網站是從幾萬字裡面,花一整年的時間用簡單易懂和圖像式的方式呈現,背後有很多人的幫助,如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這些公益團體的相關資料,都在訴訟狀裡一一呈現,換句話說,王雪紅不小心揭露了自身底,如果不對姚惠珍提告,這部分就無法完整呈現。
姚惠珍當時離開風傳媒成為一名獨立記者,想把過去10年來跑財團的資歷跟所見所聞寫成一本書,書中有很多章節主要是在討論有關於台塑集團的交棒佈局,其中有一個章節提到他們的公益信託。
她在撰寫過程中發現,他們的公益信託都成立在台灣銀行的網站,事實上台灣也有很多公益信託成立在不同的銀行,但是在她2016年寫這個報導的時候,所有的銀行除了台灣銀行和華南銀行,沒有其他銀行在網路上揭露所有的財報資料,當時覺得很不理解,為什麼它是公益信託,是公眾資產,王雪紅卻不用揭露,那我們怎麼知道他做了多少公益,公益做去哪裡?
姚惠珍表示,在有揭露的台銀網站上,有看到王雪紅成立的公益信託,點進去看發現,她從2009年成立到2014年整整6年的時間,她的信託資產竟然有60億元,這6年只做兩次公益,累計起來是80萬元,其中還有50萬是捐給自己的財團法人基金會。
經過姚惠珍深入了解,這部分卻沒有違法,法律沒有條文規範,《信託法》僅規定不可以連續三年不做公益,至於公益信託該做多少公益、該做什麼樣的公益、是否能投資,都沒有實質規定。姚惠珍又發現,原來王雪紅當時買下TVBS,當時所有媒體都報導說他後面的老闆都是這些公益信託和財團法人基金會。
2009年到2014年,王雪紅每三年就做一次公益,換句話說,她成立公益信託可以省下12億的稅,但她六年來卻只做兩次。
《信託法》規範不明導致弊端叢生
調查過程中姚惠珍也發現,王雪紅的公益信託宛如控股公司,一步步地把王雪紅的財產歸化,省下稅後再利用投資公司成立轉投資公司,花90億透過多層次控股入主TVBS,問題這就來了,怎麼可以用公益信託的錢吃下TVBS?但王雪紅一方卻指出,他們是透過下一層的投資公司的轉投資公司去買TVBS,目前沒有法律可管。
為了讓信託銀行全面揭露託管的公益信託基金資訊,姚惠珍尋求立委協助召開公聽會,要求銀行揭露公益信託財報,會後結論僅公告至少三年的財報。姚惠珍又舉公益信託林堉璘基金的財報為例,其揭露的財報資訊發現,林堉璘所屬的財團,與王雪紅公益信託模式如出一轍,透過層層轉投資,最後吃下中嘉多媒體集團。
姚惠珍說,因為《信託法》的規範不明,才導致這些弊端叢生,而且始終無法回答的問題是,到底所有的公益信託,包括五大財團、十大公益信託組織做了多少公益?2018到2021年,《信託法》修法已經有相關草案,但立法院都沒有審議,簡單來說,就是毫無進展。
她說,我們有比照《紐約時報》的互動方式做呈現,但必須解決兩件事,第一是必須拿到五大財團、十大公益組織成立以來的所有財報,第二是要把它圖像視覺化,這個牽涉到建檔和文字稿,然後設計成互動式新聞。
後來發現,自己還是必須親自整理資料,因為交給工讀生可整理,有些細節可能會被忽略,如此一來便無法突顯重點。
將複雜文字數據視覺化成圖表 觸及讀者達成倡議修法目標
工程師記者Calvin接著分享如何將姚惠珍整理出來的文字報導視覺化。Calvin說,在初期討論的過程,團隊成員完全沒有概念,只能先將資料蒐集繪製成圖表,若以傳統的報導方式呈現,文字堆砌出來的報導艱澀難懂,為了達到修法倡議的效果,將複雜數據用簡易的視覺化圖表觸及一般讀者,最後選擇以多媒體網頁方式呈現報導。
在網站建置工程方面,一開始Calvin及團隊其他工程師繪製了許多版本的圖表,並將艱澀的財經用語,轉化成一般民眾淺顯易懂的詞彙,Calvin舉例,在文字報導中提到「公益信託控股化」,一般人或許不懂控股化代表的涵義,因此團隊將其轉化成「假公益真投資」,如此一來,一般讀者便能明白公益信託控股化的意思。
網站原形Prototype建置出來之後,Calvin及團隊成員參考國外各大媒體的網站, Calvin說,建置過程中考慮到讀者的易讀性,綜合讀者的意見,修改資料圖表的呈現方式,最後經過四次的改版才完成最終呈現方式。
後期考量到要觸及更多人,達到倡議修法的目標,團隊也透過影片方式,以更精簡的方式讓更多人知悉報導內容。Calvin說,影片中的動畫,花了更多的精力去修改動畫、文字,確保影片的易讀性。
公益信託需要大家的參與和關心
姚惠珍補充,倡議修法階段現在有多達4000人連署「公益信託修法」,她希望有更多人連署可以推動修法,但令人難過的是,她遇到一位立法委員,還是不知道公益信託是哪個單位在管,姚惠珍認為,這個議題在立法院還是會遇到很大的阻力,需要更多人站出來。
她提到,現在的情況是要籌組志工團隊,不論你是大學生、還是想參與調查報導,相關的後續推動,都歡迎來到她的臉書粉絲專頁,希望有機會跟大家合作。
此外她還提到另一則新聞,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要把所有的財產成立公益信託,一年的慈善支出高達90億美金,反觀我們的五大財團十大公益信託成立以來到目前為止卻只有50幾億台幣,其中還有一半30幾億是捐給自己人。
「公益信託法不修的話,走到台北市街頭,眼中看到的都是公益團體,但事實上他們沒有在做公益,這件事很嚴重,需要持續關心。」姚惠珍說。
有觀眾提問到,在報導過程中,有沒有受到財團的利誘脅迫,怎麼對付呢?姚惠珍回應,他們就是直接用法律訴訟的方式對付我們,她提到,王雪紅的假公益真投資報導是2016年4月刊登的,不管是出刊前還是出刊後,他們集團從來都沒有表達報導有錯誤,也從來沒有告訴我們說他們要誠心更正。
整理資料過程中,姚惠珍發現財團透過公益信託,稅率只有0.65%,而一般人最低稅率是5%。姚惠珍說,她曾經跟一位企業老闆聊天,企業老闆告訴她說「這個世界是有錢人佇咧做主」,他覺得姚惠珍看待這個世界的眼光太天真了,無法撼動什麼,另一位財團老闆也對姚惠珍說,《信託法》修法再十年也不可能通過。
財團透過各種方式遊說、打點立委,如此一來,法案怎麼會通過。姚惠珍說,藍綠立委在國會殿堂拳腳相向一點都不可怕,藍綠立委對一件應該修法的事情同時靜默,才是最可怕的。這也是《信託法》修法毫無進展的原因。
姚惠珍同時也在思考修法倡議的下一步可以麼做,不論是招募學生志工還是在每個地方設據點都有在考慮,她強調,學生更應該關心,因為稅賦不公其實是年輕世代在背負。你,難道不生氣嗎?
工程師記者Calvin(右起)、獨立記者姚惠珍、卓越新聞獎基金會執行長邱家宜在會後合影。(趙元彬攝/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提供)